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约在七八年前,朋友从日本拍回来一只清康熙釉里红橄榄瓶(见图)。此瓶通高41.5厘米,口径8.5厘米,腹径18.5厘米,足径10厘米。整瓶器型规整,胎质细腻,釉色纯正。 现时大家认识的橄榄瓶,是雍正时期定形的撇口长颈、肩颈内收、腹部鼓凸、瓶底外撇的清代流行器型。然而此瓶与雍正时期定形的橄榄瓶有所不同,口沿微撇,似有撇了又收的感觉,颈部略短,鼓凸偏上,重心略向上移,器型似有梅瓶、花觚、观音尊、...
多元釉也叫传统矿物釉。它不同于二元配方的灰釉,也不同于一元配方的土釉,是采用多种天然材料或简单人工合成材料配制的釉料。从现有研究资料分析,多元釉的初级产品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的部分青瓷,与前朝青瓷已经有了明显不同,胎的白度明显提高,釉的玻璃质感亦有增强。尽管如此,它还只是多元釉的初创期,多数产品胎、釉结合牢固度较低,且开片明显。多元釉的真正成熟期是在唐代。唐代有南青北瓷之说。青指的是越窑瓷器,...
灰釉是用草木灰做熔剂配置的釉料。它是最古老的瓷釉品种,也是制釉工艺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商代原始青瓷出现,人们就开始用草木灰制釉。早期灰釉产品之所以都是青瓷,就是采用了胎釉同源的制釉方法。 草木灰的品种有很多,性质也各异。龙泉窑的工匠把它加在青釉中,用来提高硅含量,避免了直接使用矿物石英的加工难度,起到增强釉面光亮度的效果。景德镇的工匠又利用它的耐火度,掺入料渣制作成垫饼,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
俗话说:“胎是骨,釉是衣”、“人靠衣服马靠鞍”。陶瓷表面通常施有一层或两层与玻璃相似的釉,使产品美观而实用,并能提高器物的强度与表面的硬度,以及抗化学腐蚀能力。自瓷器诞生之日起,釉就不离其左右。对釉的鉴定也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内容。它大致包括对釉料性质和施釉方法两个方面的鉴定。 以当代化学分析为基础的釉料研究告诉我们,釉料主要是由基料、色剂、熔剂和辅料四种化学物质组成。 基料,顾...
青釉双系卣 青釉双系卣,高23.7cm,口径11.7-10.6cm,底径16.4cm. 卣直口,短颈,平肩,垂腹,腹下饱满,圈足外撇,通体呈扁圆形状。卣的肩部前后两面各贴塑兽首,其下各立一系。肩左右两边分别塑有龙首系,龙鼻下卷构成圆环。两对系大小相间,形成稳重平衡之美。施青釉,釉面匀净,微黄。外壁上部印纹饰4组:中间为4行菱形模印纹饰一周,其上下分别戳印圈点纹,最下方由一周山形纹托起上...
珍宝背后的故事 元大都城址内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 元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 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坐像,1955年北京西城区定阜大街出土,是元大都城址范围内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它以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湛的烧制工艺,独特而完美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元代雕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和景德镇窑瓷塑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首都博物馆典藏的重要瑰宝之一。 水月观音像通高65厘米,头戴宝冠,冠的...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龙泉釉的特点是釉厚而色深,晶莹饱满,多装饰暗雕粗壮纹样的大型产品。氧化铁的含量比其它几种青瓷都高,加上施釉很厚,故釉色深浓(南宋龙泉窑为了达到釉厚色深的目的,往往要经过多次施釉,多次低温煅烧,再经高温烧成)。景德镇制造龙泉釉一般都反复喷釉多次,有的甚至十次以上...
传世黄釉始见于宣德,弘治、正德达到巅峰。以娇艳欲滴、恬淡飘逸著称的弘治黄釉,其审美价值、烧造水准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弘治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平整,滋润娇嫩,光泽度好,又称“娇黄”、“鸡油黄”。加上采用浇釉工艺,即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釉表或素胎之上,故又名“浇黄”。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大明弘治年制”款黄釉碗(图1),就是其间的经典之作。 弘治黄釉主要特征:一是色调恬淡,妩媚娇嫩;二是造型规整,修...
清代单色釉瓷器继承了明代单色釉瓷器制作工艺,并在其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仅从瓷器制作工艺层面来看,无疑是中国单色釉陶瓷制作史上的高峰。单色釉即色彩单一的釉,有时也被称为一道釉或纯色釉。瓷胚表面施以釉浆后送入窑内烧制,因釉中特定的化学组分而烧制出不同的颜色效果,也有些在烧制时会发生窑变,达到另类的色彩效果,此类呈现单一釉色的瓷器均属于单色釉瓷器。 瓷器由于施加...
宋代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 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哥釉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
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 1973年10月下旬,在扬州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1973年10月下旬,在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唐 代扬州是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国内外贸易中心之一,正因如此,扬州出土的陶瓷文物极...
黑釉瓷最早出现于东汉中晚期,盛行于唐代,极盛于宋代。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在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摄氏1300度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兔毫。兔毫在宋初已出现,最早烧制兔毫黑釉盏是福建的建阳窑,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瓷窑也烧造兔毫盏,但数量少。耀州窑黑釉盏的生产规模仅次于耀州青瓷,但存世不多,完整的耀州瓷兔毫黑釉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