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4月1日,由舟山博物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天子驾六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釉光溢彩——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唐三彩特展”,展期至6月30日。 此次展览分为“洛阳——唐三彩的故乡”、“唐三彩中的镇墓神物”、“唐三彩中的丝路胡风”、“釉光溢彩的唐三彩”四个单元,共展出文物68件(组)。其中,有三彩骆驼佣、龙首杯等三级文物31件,三彩镇墓兽、天王俑等二级文物36件,更有一件釉色精美,造型饱满的一级文物...
清代早期景德镇釉上彩绘先后出现了两个新品种黑彩与墨彩,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深受世人喜爱并珍藏。黑彩和墨彩自创烧以来,各个时期工艺特征都在不断地变化。现在文物收藏界对黑彩和墨彩常常混淆不清。本文从黑彩和墨彩的工艺、艺术特色及继承发展几方面作一简要论述。 一、黑彩的样式与工艺 黑彩是用五彩中的黑色彩料单独彩绘纹样的装饰品种。清康熙时期,黑彩有三种装饰形式一类是在五彩、素三彩中,黑彩作为均匀的色...
宣德瓜皮绿釉刻龙纹梅瓶 景德镇御厂出土品 宣德绿釉凤首注 景德镇御厂出土品 雍正黑彩绿釉花鸟纹盘 The Baur Collection(鲍尔收藏) 铜绿釉是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釉色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以及石末等。由于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所以这些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被称为“铜绿釉”,也有人因为里面含铅较多...
釉里红瓷器,是在宋代钧窑窑变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指用铜的氧化物(铜花)为着色剂配制的彩料,在坯体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上)描绘纹样,再盖一层青白釉,然后装匣入窑,在高温中烧制使其呈现出娇妍而沉着的红色。釉里红瓷器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涂绘釉里红,是在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用铜原料涂绘出图案花纹。在瓷胎上绘制的图案,要远比刻画、堆塑随意得多,表现也更具...
贵族釉里红 数千件明洪武年间景德镇的瓷片在挖掘机下出土,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釉里红。虽然都是残片,但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珍贵价值。釉里红,这种稀少的瓷器品种开始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以其卓然大气的风范,成为瓷器收藏中真正的贵族。 釉里红的最大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它是以铜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直接绘制各种图案纹饰,在上面施一层釉,铜在高温还原焰中发出了红色,所以名叫“釉里红”。 釉...
仿元釉里红开光花鸟罐 历来元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倾倒,这主要取决于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以钴、铜着色剂为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但是,我们在喜好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同时,要以平常心态去正确认知它,否则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最近几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多次元代彩瓷研讨会和藏品鉴定,看后的确令人担心,有的藏家收藏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用几卡车也难以拉下,并声称:“我的...
图中所示是一只清中期青花釉里红瓷盘,直径23厘米,敞口圈足,砂底无釉,器型周正,胎体坚实,釉质紧密,盘子内的图案以写意手法绘就,全图生动简洁,富有情趣。一株老梅树下,为一块坚硬的岩石,树石上下,分别是四只喜鹊,其中两只栖息在山石上,一只栖息于梅树底部,另一只喜鹊盘旋在枝干间飞翔,从喜鹊的嘴型观察,它们似乎还在亢奋啼叫。看其画意,能知表现的是“喜鹊登梅”情景。 喜鹊登梅是传统艺人乐意表现的吉祥...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这种瓷器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的郎红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边”。而底部边缘釉汁流垂凝聚,近于黑红色。为了流釉不过底足,工匠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阻挡流釉淌下来,这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技法,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称。 朗窑红为我国名...
有一句俗语:大器难成。即缘自“釉里红”器皿的加工。古人喜好之朱红,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红很不同,色泽清雅而略偏橘红色,若是用了大红,就俗了。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也许是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陶瓷市场有很多赝品,还需自己懂得鉴赏。 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
洪武青花瓷的制作是在元代青花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承前启后,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足。器型以墩式碗或折腰盘、折腰碗为多,大都沿袭元末旧制;青花色泽偏灰,胎体厚重;图案装饰线条粗疏豪放,改变了元代层次多、花纹满的风格,趋向多留白;扁菊花纹使用较多,葫芦叶的绘画却不如元代规矩。 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纹菱口盏托 元代青花瓷器胎体厚实,釉色主要有青白...
定窑系不仅是指名满天下的定窑产品,也包括以白瓷釉色和烧制工艺为代表的整个北方瓷窑体系,工整素雅的印花成为该窑系的独门标志,其窑址遍布河北、山西、四川等地。 定窑白釉刻花“婴戏图”梅瓶的惊艳之处,在于其釉色简洁,刻划爽利,通体圆润,这同定窑系一直追求的返归自然有莫大关联。“绘事后素”,定窑瓷器开始也是简单的白色。白瓷从唐时厚拙的微带灰色的白,渐渐长成为“一代佳人”,“眉尖”上都是说不尽的味道。...
至正型元青花胎质洁白润腻,有玉质感,用料应该是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混合泥料。制坯泥料可分为两类,一是面料,这是一种细腻、可塑性好的泥料。在模印成形填料时,主要使用在需要修坯的壁面部分或制作小的雕塑件,用量较小,目的是要保证外观表面平整光滑。 第二类是混合料,其中瓷石的粉碎不完全,要保留一定量的细粒状体,在“二元配方”料中起着骨料的作用,以保证瓷器在高温烧结时瓷胎减少蠕变率,是模印成形填...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里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
釉下五彩又称为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其艺术风格清新优美,工艺技法精妙,花色丰富、品种多样,因而享誉世界。今天瓷库中国小编就和您说说釉下五彩瓷及其收藏价值。 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又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利用了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为用氧化铁着色的豆青。三种颜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 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7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