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中所示,为镇江一南朝墓出土的2件瓯窑青釉唾壶。其中,大的高13.5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14厘米;小的高9.6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9.5厘米。盘口外侈,短颈,扁圆腹,假圈足。胎浅灰白色,较疏松,全器施釉,釉色青绿,釉面光洁明亮,玻璃质感强。(江苏镇江 刘丽文)
藏品投资网2017-10-12 讯 瓷话 · 2017何炳钦陶瓷艺术作品展 举办单位: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景德镇陶瓷大学 承办单位: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舘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 江西省陶瓷协会 协办单位:景德镇美术家协会 上海何炳钦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 策展人: 秦锡麟 执行策展人:吕品昌 ...
导读:瓷话 · 2017何炳钦陶瓷艺术作品展 举办单位: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景德镇陶瓷大学承办单位: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舘 瓷话 · 2017何炳钦陶瓷艺术作品展 举办单位: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会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景德镇陶瓷大学 承办单位: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舘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 江西省陶瓷协会 ...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唐,高10.8cm,底边长6.3cm. 母狮昂首,两眼凸起,双耳直立,张口露齿,长须卷发,前腿直,后腿曲,尾上卷,伏卧于台上。母狮两前腿间有一小狮趴卧。狮身皆施白釉,母子双狮眼睛及母狮腿部均点以褐彩。台为正方体形,四周施褐色釉,浓重处呈黑色。 唐代瓷器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此件白釉子母狮姿态雄健,浑厚古朴,为唐代瓷塑艺术的一件杰作。
此件釉色墨黑如漆且润泽,施釉不及底,露出施有白色化妆土的胎体,大瓶口外翻,肩部直立五根圆形管,管口外翻,且与瓶体有眼相通,故判断为五管花插。其造型比其他窑口多管瓶制作独特,乃磁州窑精品之作。 五管瓶,又称多管瓶,是流行于宋代的一种瓶的式样,因瓶肩部四周分布有直立的多棱形或圆形管而得名,有五管、六管等多种形式。目前有的称之为花插,有的认为是烛台,也有称为冥器,其用途尚难断定。多管瓶在宋代名窑口...
束口、鼓腹、圈足;内外满施青釉,釉层肥厚,釉色泛黄,足端有六处支烧垫条痕迹;外腹刻大瓣之双重仰莲纹。 水氶亦称为“水中丞”,文房用具之一种,用于盛装研墨用水,一般还配有或金或银或铜或玉所制之小勺。同样功能的还有水注,类似缩小的壶。 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文字,而文字的记录需要有专用的工具。现在可以看到最早的文字是刻划记录的,如陶器上的刻画纹、甲骨文、金文等,但是可以肯定很早就出现书写...
唐 花釉双系缸 河南博物院藏 花釉瓷器又称“花瓷”,以花釉瓷鼓而闻名。唐代南卓《羯鼓录》载:“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羯鼓录》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及大中四年(850年),是有关花瓷的最早的文献记载,也是人们把花釉瓷器称为“花瓷”的缘由。花釉瓷器唐朝初期创烧,鼎盛于唐朝中期,唐末逐渐减少。花釉瓷器是我国迄今发最早的窑变釉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河南博物院...
豇豆红釉亦称“美人醉釉”。清朝康熙时铜红釉名贵品种之一。 烧制时先在坯上施一层底釉,然后吹上一层颜色釉料,再盖上一层面釉,入窑高温还原焰烧成,呈色变化较多,粉红色中略带灰色的称“豇豆红釉”,灰而色暗的称“乳鼠皮釉”,粉红中有绿点的称“苔点绿釉”,带红块的称“孩儿脸釉”等。 豇豆红釉花瓶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
唐黄堡窑青釉双鱼瓶 这是一件唐青釉双鱼瓶。瓶制作成双鱼合体型,鱼口即为瓶口,小口园唇,高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器表光素无纹,肩部饰对称鱼眼,腹部双侧有鱼鳍及鱼划,两侧有四只贯耳便于穿绳提携。 鱼与人类的关联由来已久,鱼恐怕是人类最早能够获得的非植物性食物之一。世界古人类的生发和繁衍,无一不是泮水而生,中华文明的两大源头,同样离不开黄河、长江两大水系,这与古人类捕鱼而食具有直接的关...
弘治时期最著名的品种是黄釉,换句话说,弘治的黄釉瓷器是明代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其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人称"鸡油黄".器型主要有盘、碗、尊等。 这一时期的黄釉瓷与成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深,釉面光亮,似一泓清水,较之成化时期那类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与正德、嘉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要浅淡,可以说弘治时期的黄釉深浅适中,恰到好处,因此在陶瓷历史上常把它作为明代黄釉的典型。 此收藏品是"大明弘...
小唇口、直颈、修长腹、平底;肩上有鋬与口相连,另面出短直流,流下采用剔刻花填白形式饰花卉纹;通体施黑釉,釉层近底,釉色略带酱色,为唐晚期物。 镶嵌瓷和青釉白彩瓷是晚唐时期陕西黄堡窑特有的产品,其中镶嵌瓷就是人们通常称呼的黑釉剔刻花填白彩瓷。其加工方法是,先在生坯上加施黑釉,晾干后划出纹饰轮廓,将轮廓中的釉和部分坯胎剔刻掉形成凹槽,然后将白色的粉状材料填入剔刻后的凹槽处,再入窑烧制。这种装饰手...
吉州窑,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的古窑,创于唐代,盛于宋代,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吉州窑是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在历史上起过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饮誉中外。 据史料记载,在中...
镂空圆球形盖,带钮,下承托盘式座;施青釉,釉层闪褐黄色,露胎处带窑红,为早期越窑产品。 中国陶瓷自西周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延绵千余年,在东汉末年开始出现成熟青瓷,三国时吴国的越窑就是成熟青瓷最先出现的原产地。近来考古人员在浙江德清亭子桥发现战国时期古瓷窑,出土了大量形体巨大,质量优良的瓷制礼器和贡器,一些产品已经完全达到成熟青瓷的等级要求。有专家认为根据这个情况,可以将成熟青瓷的行程年代从现在公认...
此对哥釉粉彩鎏金铜塑双耳瓶,通体粉彩局部描金,风格上结合了中西合并的优雅,粉彩的华贵,还有瓶口处醒目的鎏金铜塑装饰,结合相得益彰。瓶耳为鎏金铜塑美女造型,具有西方国家的特点,即起到装饰作用,又使整体风格趋向饱满。瓶肚处绘有造型复杂的纹饰,中西文化影响的纹饰特征有着类似的手法。整体风格饱满大气,正中不同于一般纹饰,绘有缠枝图样,兼具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足部坚实,同样有鎏金铜塑装饰。 哥窑瓷器以炉...
洗口、直颈、溜肩、鼓腹、平底;通体施黑釉,釉色漆黑,釉层肥厚润泽,开有细碎如丝的牛毛纹片。 自从中国古代的窑工们发明瓷器以后,与铁元素的斗争就一直贯穿在整个陶瓷工艺发展的过程之中。釉面的呈色是与铁含量的高低密切相关的,含铁量高,釉面颜色越深,反之越浅,而如何去除釉料中的铁质,使得釉面更加清亮就成了窑工们伤脑筋的事情。就和治水一样,可以堵,也可以疏,黑和白,也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这种斗争的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