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美国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拍摄的《永乐大典》。 位于洛杉矶的亨廷顿图书馆近日在馆藏书籍中偶然发现一册《永乐大典》嘉靖手抄本。这册《永乐大典》包括两卷:第10270卷《教世子》及102071卷《文王世子篇》,主要讲述了皇室家族应当怎样教育皇子,其中大量引用了《礼记》等12部文献,包括4部现已完全失传的文献。该卷由曾经在中国传教的怀挺传教士于1900年带回美国,并传给子女,他的女儿在1968年将它...
张志中家里留存的“猴头面具”,成“压箱底”宝贝。 今年7月9日,河南新野的四名耍猴艺人携带自家繁殖饲养的6只猕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街头表演猴戏时,被当地森林公安抓获并刑拘。在查清四人所带的6只猴都有合法饲养证的情况下,以没有“野生动物运输证”为由向黑龙江省东京城林区检察院提请批捕。8月13日,检方认为罪情较轻,不予批捕。随即,4人被警方主动取保候审。不过,东京城林区基层法院发出的刑事判决书...
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14日宣布,由大阪市实业家捐赠的一柄日本刀经确认是镰仓时代刀匠正宗所铸的名刀“岛津正宗”。这把刀已有近150年下落不明。 博物馆学艺部研究员末兼俊彦介绍称:“这把刀有国宝级价值。长时间下落不明的名刀被发现实属罕见。”博物馆将在10月15日至11月16日期间展出“岛津正宗”。 据大正时代发行的《详注刀剑名物帐》记载,德川家族曾在幕府末期将“岛津正宗”及一千两黄金进献...
李定宁作品《麻姑献寿》 李定宁作品《富贵仕女》 李定宁、李斌成作品《盛世乾坤》 李定宁,1932年生,广东省南海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象牙雕刻大师。擅长雕刻人物,作品多以人物为主体,配以山水、树木、亭台楼阁。“公开销毁象牙事件”引发关注,“国大师”李定宁直言:牙雕行业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如何传承,业内一直在寻求共识,唯一得到普遍认同的,却是牙雕技艺的日益式微。带着这些问题,...
郭德民老人坐在自家门口自弹自唱 2月22日,郭德民坐在家门口,自弹自唱了一段自编的《丑媳妇再嫁》,朴拙的唱腔在三弦的伴奏下更显苍劲。郭德民说:“以前人家都叫我‘一声雷’呢,现在嗓子不行了。”旁边乡党说:“村上能自编自弹自唱的就这一个宝贝,他要是唱不了,‘曲子坐唱’恐怕也保不住了。” “曲子坐唱”是咸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濒危民间艺术。郭德民老人是咸阳地区唯一传承人。 ...
广州市文物总店举行年度重要大展——“粤海拾贝——广东工艺精品展”,多件今已绝迹的佳作和濒临失传的工艺精品呈现在市民面前。 据悉,本次展览由广州文物总店精选清代以来的广东传统工艺的精品,囊括广绣、广彩、广雕(榄核雕、象牙雕、玳瑁雕)、外销漆器、铜胎画珐琅、银器、外销通草画、玻璃油画等14个品种,力求呈现出广东传统工艺的精彩面貌。 清朝时期,广东在广州口岸通商便利,各种手工艺得到长足发...
口耳相传、师徒相授、墨守成规的众多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大多遭遇找不到徒弟、解释不清原理、无人喝彩的共同困境,濒临失传,这被业界称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失传魔咒”。 然而在山东西部一个偏远小县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为顺应工业化革命、信息化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的潮流,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主导的两次颠覆性创新,使千年固守作坊及口耳相传的阿胶制作技艺大放...
电影《盘丝洞》 6月20日晚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内,观众迎来了一部1927年的卖座大片《盘丝洞》,这是中国电影中现存最早对《西游记》的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当年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并引领了同时期的武侠神怪片风潮,然而由于战争爆发,这一类型当时被列为禁片,加之保存不善,拷贝早已消失多年,本以为失传。没想到两年前意外地出现在挪威国家图书馆的资料库里,经修复后如今回归故里。这是第一部流落海外多年后被送回...
唐三彩陶马 曹旭峰 摄 近日,在湖北省收藏市场举行的“武汉走进博物馆活动月”民间鉴宝活动上,一件历经千年唐三彩陶马现身,揭示了唐失传“雕瓷抓泥浇釉”的创烧技法。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尊唐三彩陶马高约40公分,长约50公分,周身大部以蓝绿釉点缀,马首笼头配上浅褐色嚼饰物,马前胸贴有圆雕宫铃椒花。马座后则贴“心”字经文花泥,马的造型给人一种盛唐雄马的震撼感。虽然历经千余年,色彩依旧艳丽。 古玩鉴赏...
制陶工艺濒临失传 有位诗人在赞美黑陶时写道:沉思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静美在泥水与火焰的拥抱中,呼吸在远古与未来的跳跃中,升华在理智与情感的撞击中……黑陶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但它又有超越于一般地域文化的特征。 我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载:“神农作瓦曰陶。”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陶埏》对陶器工艺有这样的概括:“水火既济而土合。” ...
虽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但是依赖手工制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织锦技艺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对于土家织锦的发祥地、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龙山县的土家织锦传人刘代娥而言,情况更是如此。 土家人的“西兰卡普” 不会唱,也不那么能言会道,但湖南武陵山区勤劳的土家族人的双手往往巧夺天工。 流传于土家族的有位名为西兰的土家姑娘尤其如此。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她把...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合称为“四大名锦”。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生产的壮锦秀美厚重、结实耐用、色彩艳丽,曾是农村婚嫁生育的必备彩礼乃至朝廷贡品,甚至一度“凡贵官富商,莫不争购之”。在广西忻城县莫氏土司衙门旁的一栋民居里,记者见到了正在织壮锦的“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蒙如君。古老原始的纺织机前,色彩鲜艳的丝线在老人灵巧的双手中不断交织出美丽的图案。 “我15岁就进了壮锦厂,跟师傅学...
竹简上依稀可见的文字 4座墓室 1号墓室:出土50余件木牍 2号墓室:出土4部竹木制织机模型 3号墓室:出土920支竹简以及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竹简上9部医书只有一部《五色脉诊》留有医书名。通过向中医专家“借脑”,初步将“未名”医书暂定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尺简》、《病源》等,部份极有可能是早已失传的中医扁...
4座墓室 1号墓室:出土50余件木牍 2号墓室:出土4部竹木制织机模型 3号墓室:出土920支竹简以及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竹简上9部医书只有一部《五色脉诊》留有医书名。通过向中医专家“借脑”,初步将“未名”医书暂定为《敝昔医论》、《脉死侯》、《尺简》、《病源》等,部份极有可能是早已失传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
色如翡翠、陶身薄如纸。捧着一个清代稀绿釉的安陶小碗,邹育亮叹息:“这种陶,可能再也生产不出来了!” 8日举行的重庆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重庆荣昌县展出上百件宋代至今的珍贵安陶,因工艺失传,不少展品已难再复制。荣昌县收藏家协会会长邹育亮的惋惜之声,依稀诉说着安陶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没落。 安陶也称荣昌陶,以“薄如纸、声如罄、亮如镜”闻名业界,它与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