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卖座大片重上银幕 失传《盘丝洞》归故里

电影《盘丝洞》
6月20日晚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内,观众迎来了一部1927年的卖座大片《盘丝洞》,这是中国电影中现存最早对《西游记》的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当年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并引领了同时期的武侠神怪片风潮,然而由于战争爆发,这一类型当时被列为禁片,加之保存不善,拷贝早已消失多年,本以为失传。没想到两年前意外地出现在挪威国家图书馆的资料库里,经修复后如今回归故里。这是第一部流落海外多年后被送回的中国电影,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希望《盘丝洞》是个开始,之后能有更多散失在外的中国电影踏上回家路。
第一部在挪威上映的中国电影
中国拍摄于1949年以前的故事片超过5000部,保存至今的大约400部,其中1920年代的只有十几部。因此,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人沙丹形容失而复得的《盘丝洞》是“无价之宝”。宝贝得来是个意外。两年前国际电影资料馆年会在北京召开,当时中国电影资料馆发出倡议,希望各国同行相助寻找中国失传的老电影。挪威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当即透露该馆藏有一部中国老电影的拷贝,但遗失片头。之后挪方发来几十张截图,经中方鉴定,确定是1927年上映的商业巨作《盘丝洞》。据考证,这是第一部在挪威上映的中国电影。
体现当时电影制作最高水准
《盘丝洞》是一部商业大片,体现了当时电影制作的最高技术水准。根据现存的剧照,电影里有孙悟空72变的特效镜头,他变身老鹰叼走蜘蛛精的衣服。猪八戒和蜘蛛精戏水的镜头,是中国影史最早的水下拍摄。很可惜这两个段落在修复后的版本中是缺失的。根据电影上映的记录,应有10本拷贝,近90分钟,而目前只得60分钟。对比中文和挪文的字幕来看,很可能87年前在挪威上映时就被剪短了。
在对《西游记》文本的改编过程中,编导加入当时市民喜闻乐见的细节,比如两个蜘蛛女一起玩“挑梆梆”。整部电影折射了1920年代强大的市民文化和消费文化,这和时下消费电影的趋势是呼应的。在商业趣味的基础上,导演但杜宇也表达了他对哲学和佛理的思考。他之所以改编“盘丝洞”这段内容,因为他觉得7只蜘蛛精象征了人的七情六欲,当唐僧打坐在莲花台,7个蜘蛛精像花瓣包围他,盘丝洞成为人生和社会的隐喻。
《盘丝洞》牵扯的另一个有趣话题是《西游记》在影像改编过程中的变化脉络,最典型是猪八戒的形象,在这部现存最早的电影改编里,猪八戒是只很瘦的黑猪。银幕上又黑又瘦的猪八戒怎样在一次次改编中逐渐变成白白胖胖的萌物,这道变化曲线投射了复杂的社会心理变迁。
寻回《盘丝洞》只是开始
2012-2013年间,挪威图书馆把存世仅一份的《盘丝洞》拷贝送到丹麦和荷兰修复,并在2013年底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达成协议,将修复后的数字拷贝和重新洗印的胶片拷贝赠还中方。《盘丝洞》的回归坚定了中国电影资料馆找回更多老电影的信心:执导《西厢记》的侯曜自导自演的哲理电影《海角诗人》现存于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李丽华主演的《花姑娘》在法国电影资料馆,石挥和李丽华主演的《假凤虚凰》以及周璇主演的《花街》曾在海外出现过,鸳鸯蝴蝶派除了《啼笑因缘》,存世的唯有1925年的《风雨之夜》,已确定在日本……也许还有更多散佚的中国老电影等待被发现、被寻回。
对于《盘丝洞》而言,回归只是开始,接着将寻找它遗失的片段,搜集材料重新整理后进一步修复。为了“整旧如旧”地寻回它本来的面貌,要做的还有很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