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人操蛇鎏金铜托座 双面兽首鎏金铜顶饰 朱雀鎏金铜顶饰 今天的人,对家居环境越来越重视。从一座屋子的布局、安排、装饰,可以大致推测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古人在生活中,当然也有类似的小心思。由于时代不同,古人对于布置屋子的“讲究”也更多些,大到屋子的选向结构,小到一个屏风的底座,无不透着主人的生活格调和品位。 西汉南越王中,收藏着一批西汉时期的青铜...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初步释读工作完成,相关成果日前发布。负责该项目的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们在释读过程中发现了几种古代典籍的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其中包括《诗经》《礼记》等儒家经典,这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记者了解到,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诗经》、《礼记》...
11月11日下午,河西文化中心剧场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桂森,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有关古彩戏法的讲座。讲座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生动、有趣,不时引发现场观众爆发出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此次题为“解读中国古彩戏法”的讲座,由河西区文化馆主办,天津市演出公司承办。主讲人肖桂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彩戏法的传承人,曾多次受邀在央视《我要上春晚》《我爱满堂彩》,以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齐论语》竹简 除了闪闪发亮的金器、做工精美的玉器外,海昏侯墓里还有5000多枚竹简。在专家学者的眼中,这批竹简被寄予厚望,甚至被认为是整座海昏侯墓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 日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新消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 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扫描技术已经知晓,这些竹简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
资料图 主墓发掘、棺板已开,位于江西南昌远郊的海昏侯墓考古工地,如今已回归了沉寂。但在白色的文物保护用房内,工作人员仍在忙碌,考古发掘、保护与研究并未停止。 6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江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准了对海昏侯夫人墓的发掘,目前他们正在对发掘方案进行完善,发掘工作最快8月开始。 发掘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考古领队杨军称,夫人墓的发掘最快将在八九月开始,由于夫...
春节将至,深圳本地文创品牌“木卫二”推出由山西新绛木版年画传人郭全生复刻的清末木刻雕版年画“纳福贺岁金鸡”。 去年此时,“木卫二”曾出品一套秦琼和尉迟恭两位门神的木刻雕版年画和一款“福禄双全”的福字,受到不少深圳市民的喜爱。于是“木卫二”CEO刘飙计划,每年推出一款生肖年画,12年下来就可集齐一套。今年的贺岁鸡图样是清末时期新绛年画老作坊“景记纸局”的老版,原版一对儿,现在只余右边新春版,左...
《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升平署戏本》昨日新书首发,11498册清代老戏本揭秘,一批已失传的剧目甚至是戏曲种类,在沉寂一个世纪后有望重返舞台。 故宫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书分上中下三编,共计450册,是故宫博物院最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籍出版项目,再现了清代近300年宫廷、民间舞台盛况。 宫内保留6467部剧本 升平署是清代承应宫中奏乐和演戏的管理机构,始建于康熙年...
薄砖路、花窗架、马头墙……这样“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农村传统建筑风貌,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古韵风情的体现。可如今这些建筑的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为了不让传统古建筑的工匠流失,兰溪建起传统古建筑“工匠学堂”。今天(10月19日)上午,兰溪市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培训中心授牌,这意味着兰溪本土的传统建筑工匠有了自己的学堂。 兰溪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共有国家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15处、...
近日,记者获悉,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海昏侯墓目前共出土了一万件(套)文物,竹简有五千多枚。其中已发现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论语》在古代有三个...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发掘现场 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海昏侯墓目前共出土了一万件(套)文物,竹简有五千多枚。其中已发现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表示,...
海昏侯墓出土竹书“论语” 或为失传1800年“齐论” 据专家考证,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竹书《论语·知道》篇。专家称,《论语》中发现《知道》篇,很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完全释读出来,在整个学术界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据了解,海昏侯墓目前共出土了一万件(套)文物,竹简有五千多枚。其中已发现的有《论语》、《史记》、《医经》、《孝经》、《医书》以及筑墓的赋等。南昌西汉海...
76岁的冀田福手捧着新烧制的绞胎瓷。武俊杰摄 8月10日,从明代便失传的孟家井窑绞胎瓷带着130度的余温出窑,这是当地历经8年研究、复原古法技艺后,首次大批量烧制绞胎瓷。 沿着太原东山方向走十几公里的山路,便是孟家井村。在山西古代瓷窑历史中,尤以北部的浑源窑和中部的孟家井窑名声在外。此次烧制的绞胎瓷有19块瓷板和4个瓷盘,是当地于2015年成立绞胎瓷传习所后,批量烧制最多的一次。 ...
“喔——啊哎,嗒——啊嘿,喔——嗬嗬哎……” 这是一段雄浑有力的喊号声,号子响彻荥阳汜水镇口子村的玉门古渡。 只不过,我们只能通过1982年拍摄的录像,来想象船工们艰辛的劳动场景。 作为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玉门号子”的传承人,如今只剩下一位78岁的老人。 没有了黄河长途船运,也就没人再跟着这位老人传唱那粗狂有力的黄河号子了。 唯一健在的传...
铅山连四纸古法造纸的场景 核心提示“铅山唯纸利天下”。铅山县造纸业历史悠久,明朝时期曾为南方造纸业重要基地之一,铅山连四纸被列为朝廷贡品。该县石塘古镇曾被誉为“千年纸都”,有“药不到樟树不灵 纸不到石塘不行”的美名。2006年,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江西省含珠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含珠”)受县政府委托,成功恢复了连四纸72道工序古法制作技艺,并成...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在文物当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层面有非常深厚的底蕴,具体而言就是从古至今各个时代都出现过非常精美的文物,各个地域也各有其特色的艺术品。日本从古至今就喜欢中国的美术品、文物,收藏也是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从门类来讲比如书法、绘画还有与茶道相关的工艺品也是从古至今代代相传,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成立之后,这些收藏者就把自己代代相传保存下来的与中国相关的艺术品捐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代代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