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北张村,位于西安市西南,距市区仅30多公里处,这里家家户户以造纸为生。而今,作为“纸村”的实证就仅存石槽、石碾盘了。据考证,北张村造纸起始于西汉时期,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蔡伦造纸之前;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邻水而居的北张村纸匠经历千年时空一直使用原始、简单的工具,按照古人发明的复杂、完整的流程,制造纯天然的楮皮纸,这套工艺被现代专家称作研究手...
[提要] 柴窑在中国被视为“诸窑之冠”,是后周皇帝柴世宗的官窑,可惜已失传千年,目前中国陶瓷界尚无人见过真正柴窑。近日一件青百合花瓶在日本展出,被认为可能是柴窑作品,据称,把酒注入花瓶中部再倒酒,花瓶会发出“康—康—”声,而经过研究发现,这与文献中对柴窑的描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相吻合… ...
摘要:古埃及有莎草纸,死海周边有羊皮卷,越南有蜜香纸。现在,还有谁知道广州在两百年前曾盛行通草纸?昨日起,一批由小学生创作的“通草画”亮相广州博物馆,向人们再现这种已失传200年的“广州名片”的魅力。 广州博物馆馆藏的清代通草画。 广州博物馆供图 古埃及有莎草纸,死海周边有羊皮卷,越南有蜜香纸。现在,还有谁知道广州在两百年前曾盛行通草纸?昨日...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刘汉泽) 经过8天紧张发掘,荆州谢家桥130号古墓前日出土了11件精美铜器和少量陶器。遗憾的是,珍贵的夹纻胎漆器仅剩一层皮囊。 本月1日,在荆州沙市区关沮镇岳桥村一工地上,施工人员发现一座古墓。文物考古人员赶到,确定为西汉古墓,并在现场发现工艺失传的夹纻胎漆器残片。 随后,该古墓进入紧张的抢救性发掘中。前日上午,工作人员清除掉棺椁上方的土层,一批精美随葬器物呈现在人们面前。...
掌握“猴加官”技艺的,现在只有魏义民老人。 阅读提示 85岁的魏义民老人,是全国唯一掌握“猴加官”这一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老人拥有的这门技艺,先后入选郑州市、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人有一个心愿:招几个徒弟,让“猴加官”传承下去。然而,多年来,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实现。 “猴加官”是一门怎样的技艺?老...
[提要]据了解,延宁宫蔗塔技艺是涵江白塘镇后宫村泥瓦匠陈阿六祖传的,后传给延宁宫的吴达和谢先九,再传给谢先九之子谢玉章。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成彬告诉记者,妈祖蔗塔还有着美丽的传说。 每年春节期间,莆田各地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期间一些特有的习俗吸引着外地人前往观看,在涵江就有“一绝”――当地延宁宫妈祖蔗塔,蔗塔最长可保存3个月。记者昨日从莆田市非物质...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可是今年的腊八节与以往不同,许多的人似乎对于这一天已经遗忘,很显然,腊八节的节味并不很浓,对于年轻人,甚至他们已经忘记了传统的腊八节的习俗还有哪些,据专家表示,如果年轻一代对腊八节并不重视的话,不对腊八节习俗进行加深了解的话,在不久的将来,腊八节将会被更多人遗忘,这个传统节日也将在人们中消失了。 年轻人:“腊八节”不经意被遗忘 与老一辈人对腊八...
清华大学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郭海军摄本报北京1月5日电经过近两年努力,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首批研究成果今日在京发布。此次发布的成果中,不仅包括载有失传了2000多年的战国《尚书》,还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历史地理,同时将有助于解决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据了解,本次问世的清华简共60余篇文献,计划出版15辑整理报告,首批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
余云山、余和柱是景德镇目前仅有的两位掌握着挛窑技艺的老手艺人。去年景德镇清代镇窑(蛋形窑)大修并复烧成功以及今年的明代葫芦窑复烧,把这两位老手艺人推到了媒体的镜头前。 挛窑既脏又累,大部分活儿要靠双手完成。 关键部位采取锁砖技术,否则整座窑将前功尽弃。余云山、余和柱两位老人全凭一根绳一把尺测算窑棚的弧度。 挛窑曾经是景德镇陶瓷行业中最好的工种之一,挛窑...
近期,网上流传一张照片:一位戴着黑框老花眼镜的老婆婆,手里捋着棉线,可爱的冲镜头微笑。不少网友都很好奇这位高龄老婆婆的故事。日前,记者在金堂淮口镇找到了这位年仅八旬的唐婆婆,唐婆婆在这个镇上做手工布鞋。不仅是唐婆婆,镇上还有十多位老婆婆自己做并卖土布鞋,镇上的这条街也因此而小有名气。然而,因为布鞋制作工艺的繁杂,“婆婆牌”布鞋正逐渐消失。 年近八旬耳聪目明 金堂淮口镇上,记者一打听“做鞋的婆...
涂叠丁在认真地用竹篾扎成仔狮高讯 摄 尽管年过七旬舞起仔狮来依然精神奕奕 高讯 摄 手把手教学生们舞仔狮 高讯 摄 寻访非遗 对话薪火传人】 机灵调皮的仔狮,带着一个别致的彩球,时而含球飞奔、时而抱球蹦跳、时而甩球追逐。在操控者双手握棍提线、时站时蹲的演绎下,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子便呈现在众人眼前。看着这生动酣畅的表演,谁能相信表演者已 年过七旬。然而,这表演就是出自广东省非物质文...
根据蒙古族最后一代汗王林丹汗汗国都城所在地发现的音乐文本资料,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者复原了失传已久的蒙古汗廷音乐。日前,蒙古汗廷音乐抢救复原汇报演出在呼和浩特市上演引起了反响。 1984年,林丹汗汗国都城所在地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的一座庙里发现了可能在清朝失传的蒙古汗廷音乐文本资料,共15首。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开始了对蒙古汗廷音乐的抢救复原工作。 目前,内蒙古投入100多万...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者根据蒙古族最后一代汗王林丹汗汗国都城所在地发现的音乐文本资料复原了失传已久的蒙古汗廷音乐。日前,蒙古汗廷音乐抢救复原汇报演出在呼和浩特市上演引起了反响。 1984年,林丹汗汗国都城所在地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的一座庙里发现了可能在清朝失传的蒙古汗廷音乐文本资料,共15首。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开始了对蒙古汗廷音乐的抢救复原工作。 蒙古汗廷音乐盛行于蒙元时期,由乐...
写有年号的漆片 自省文物局、菏泽市政府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外界通报菏泽沉船考古成果后,外界对此保持高度关注。此后,记者赴菏泽进行了深入采访。相关专家透露,在随菏泽沉船出土的117件珍贵元、宋时期文物中,不少文物被掩盖在元青花的光环下。其实,更多古沉船的秘密就藏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物上。 巴掌大漆雕再现失传工艺 沉船出土漆雕共两片,其中一片在黑色漆底上书写...
目前在四路绣品市场上唯一保留传统手工刺绣工艺的店铺主人方思良说:“这是我最后一批手工刺绣工艺品,今后也准备转用电脑绣花或印花了。”老艺人提议最好把手工刺绣列入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样至少能给后人留下一点记忆。 昨天上午,记者在永康市龙山镇四路绣品市场的永康第一绣店铺里看到,用手工刺绣出的《七仙女》、《麒麟送子》、《九狮图》等,人物、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