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浦水库底下“石蛋路” 日前,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舟山工作站在六横大浦水库库底和龙山隧道山岭下发现两段“石蛋路”。东南—西北走向,残长合计数十米,残宽0.5—1.0米。“石蛋路”做法:先是在就势平整的地面上稍加黄泥夯实基础,接着用稍大石块砌筑路基两侧,然后在路中央铺设鹅卵石间杂小型山石,平面略呈弧形,少事平整,既成。这是舟...
核心提示 “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工作正式拉开帷幕,这艘沉睡了460余年的明代古商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又一座实物例证。 据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窑产青花瓷,数量应在万件以上,是一个罕见的海底宝库…… 明代商船沉睡460余年 打捞工作拉开帷幕,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10月22日,广东省南澳县云澳...
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水下考古特展,21日在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开幕,透过水下考古资料,证明台湾与大陆过去真的相连。 据“中央社”报道,台当局“文建会”所属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筹备多时,由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主任何传坤策展的“潜进历史─水下考古特展”,21日起到12月13日在十三行博物馆举行,将带领民众一起揭开水下考古的...
近日,国家水下考古队一行20人来到蓬莱,对该市水下文物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队现场完成了四个点的探摸工作,进一步廓清了蓬莱沿海近水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及分布规律,为做好该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本次水下考古调查主要根据前期陆上调查情况逐点进行,邀请当地知情渔民一同前往现场,对范围小、目标准的海域,由潜水员下水实地考察。对范围广、面积大的区域,在其周围利用多波束声纳...
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的考古学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历史上由于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变,一些位于水边的居址、港口、墓葬等沉没于水中;在一些古代航线下,还保存有大量古代沉船和文物。水下考古除发掘水下的古代遗址、打捞沉船和水下文物外,还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等。水下考古需要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等诸多相关学科的技术支持。 自...
7月13日上午,由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宁波基地、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舟山工作站、嵊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的“2009’舟山市水下文物保护宣传暨嵊泗海域水下考古探摸工作启动仪式”在嵊泗县望海广场举行。 本次仪式有来自嵊泗县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及武警公安、海洋海事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由全国各地专业水下考古专家组成的嵊泗海域水下...
一万多件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文物,在广东阳江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处理和修复之后,近日安全运抵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说,这批文物入藏海南省博物馆后,将和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船体构件一起进行科学保护。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南海博物馆也将依托保护修复的“华光礁I号”沉船及出水文物进行布...
记者从山东省文物部门获悉,2009年该省将加大水下考古工作力度,基本摸清全省沿海海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家底”,同时还将尝试开展部分内陆水域的水下文物普查工作。 截至2008年底,山东省已基本完成了青岛海域和烟台长岛县海域的前期陆上调查,发现和掌握水下文化遗存线索70余处。主要有青岛市沿海海域的宋金海战遗址、奥地利军舰“伊丽莎白皇后号”沉船的调查、田...
我省完成“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 近万件宋代文物出水主要是瓷器 记者昨日从省博物馆获悉,持续两年时间的“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日前全面结束。据悉,由于该考古项目特别重大,我省文物管理部门将上报国家博物馆,专门成立研究小组对西沙华光礁I号古沉船万件出水文物和船板等进行研究整理。 据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正式发掘出...
近日,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该“水下考古基地”将主要研究水上丝绸之路的航海史,并“发掘”东海沉船。 舟山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活动十分频繁。但因为台风、暴雨、海啸等自然灾害,几千年来,该海域“沉积”了丰...
经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批准建立的水下考古舟山工作站,10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继广东阳江、山东青岛和我省宁波后设立的第四个水下考古工作站。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张威,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中共舟山市委秘书长忻海平,舟山市政府秘书长蔡琦,中共舟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薛剑平,舟山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局长邱平海,宁波市考古所副所长王结华,以及舟山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
大石头、球形泡沫助古沉船防抗台风,3艘考古用船靠岸避风,各种仪器设备全部上岸 福州晚报 樊小明摄 台风“鹦鹉”即将来临,下午2时许,负责“碗礁一号”古沉船中国水下考古的队员们暂停了水下作业。为了减少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他们已经对古沉船采取各种保护措施。 据悉,从昨天中午开始,中国考古队员和平潭屿头边防所官兵一起,找来一些大石头和绳索,并通...
日前,国家博物馆函复同意在舟山设立水下考古工作站,开展舟山海域的水下考古工作。 舟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外贸易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时江南一带的茶叶,丝绸、瓷器,无论是向北运往日本、朝鲜,还是向南运往东南亚、南亚,都必须经过舟山海域。受台风、海啸、暴雨等影响,几千年的对外海上贸易在舟山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水下文物。 2006年夏天,国家博物馆组织东海水下文物调查组对舟山海域进行了调查,初步发现...
当地出土的秦汉古砖、古文物 前昨两日,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会同当地文物考古专家,前往该市龙川县佗城镇进行调研,并就如何保护和挖掘龙川县佗城古文物遗产商讨相关方案,还计划邀请国内有关考古专家,对当地东江边的古码头附近进行水下考古挖掘,这些沉睡千年以上的古文物有望重见天日。 龙川佗城是南越王赵佗的故乡,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之称,也是广东省首批...
考古人员根据考察资料绘出的亚历山大灯塔复原效果图 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大奇迹有两个在埃及,一个是赫赫有名的金字塔,另一个就是名列第七位的亚历山大灯塔。后者从公元前246年建成后,它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达1500多年,直到14世纪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它,并沉入大海,但其下落一直引人猜测。 最近,法国和埃及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即将对亚历山大灯塔展开考古勘探和探索发掘,试图让“历史真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