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11日,渔山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启动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象山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曙光,浙江省文化厅副巡视员陶月彪,宁波市副市长张明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佳强、副局长孟建耀,象山县副县长王安静等领导出席仪式。张明华、陶月彪和刘曙光分别代表宁波市政府、浙江省文物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致辞;刘曙光、张明华...
近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率国家文物局调研组一行工作人员,在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扬俊,省发改委、旅游委、财政厅、文体厅、住建厅、国土厅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深入陵水县黎安镇走客村实地调研考察国家南海水下考古基地选址工作。 在黎安镇走客村,励小捷与相关部门就规划指标、设计、环评、节能方案等进行了研究商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各方加快做...
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今天在人民网“强国论坛”透露,“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南海水下考古基地和西沙工作站;国家文物局在未来5年至少完成3个“100%”。他还重申,所谓“维修性拆除”、“保护性拆除”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也违背了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据介绍,国家南海水下考...
【提要】近日,记者从汕头边防支队获悉,今年汕头“南澳Ⅰ号”第三轮水下考古发掘将于5月上旬启动,届时将力争完成沉船所有船载文物的发掘工作。五年来,汕头“南澳Ⅰ号”历经三次试探性发掘和两次大规模打捞,船载文物已出水过半。 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汕头“南澳Ⅰ号”打捞现场警戒 近日,...
牛河梁遗址。 记者 潘恩战 翻拍 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遗址: 海底探宝引出更多谜团 遗址故事: 1991年7月的一天,葫芦岛大南铺村的几位渔民出海捕鱼时,一网下去,手中的线绳突然“绷直”了!难不成是捞到大鱼了?船上的哥几个兴奋异常,忙不迭地往上拉网,随着网中期待的“大鱼”即将出水,心跳也愈发加速,但最终定格于他们视线中的画面,却令忙出一身...
内容摘要:作为旅游胜地,千岛湖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千岛湖水下深藏着两座千年古城。1959年9月21日,随着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蓄水,两座历史悠久的浙西县城(淳安县城贺城、遂安县城狮城)悄然“沉入”了千岛湖底,28万人告别故园。 千岛湖水下古城因何形成?半个多世纪的浸泡后,古城保存得如何?古城里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五一”,浙江卫视将联手央...
阿甘准备下水作业。王晓明 摄 前不久,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大沽口散化锚地发现并确认一处民国时期沉船遗址,这也是本市首次进行水下考古活动。水下考古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随时会有危险。记者昨天采访了全程参与此次水下考古的队员甘才超,听他讲述水下考古人的故事。 现年32岁的甘才超被大家爱称为“阿甘”,是目前本市仅有的两名可以进行水下考古的专业人员之一...
关于征求《水下考古工作规程》意见的函 办保函〔2011〕767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 为适应新形势下水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出水文物保护、资料管理等工作,确保水下考古工作人员和文物安全,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科研水平,我局委托有关单位初步研究起草了《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请你局(厅)就该《规程》研提意见,并于2011年11月10日前将有...
日前,国家文物局考古处一行来到江西对鄡阳古城址进行了实地考察,为鄡阳古城址的下一步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做准备。 鄡阳县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是江西设最早建置的十八个县之一,因湖水南侵及鄱阳湖地理位置的变迁,鄡阳县城毁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消失至今达1600多年的历史,从此留下了“沉鄡阳,浮都昌”的传说。为揭开鄡阳古城的神秘面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都昌...
昨天,国家文物局就《水下考古工作规程》向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征求意见。规程明确了原址保护是进行水下遗址保护的首选方式。当水下遗址面临被破坏的危险而无法实行原址保护时,可选择水下考古发掘的方式进行保护。 为规范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出水文物保护、资料管理等工作,确保水下考古工作人员和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委托有关单位初步研究起草了《水下考古工作规程》。 规程将遗物分为人工遗...
从事水下考古人员,必须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水下考古培训并考核合格。昨日,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消息,就该局委托有关单位研究起草的《水下考古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征求意见。“规程”对水下考古组织管理、调查、发掘、资料管理及刊布、出水文物保护、水下考古安全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要求。其中要求,从事水下...
中新网(微博)天津10月26日电(刘家宇 陈治学)为期半月的“2011年度天津水下文物重点调查工作”收工在即。在大沽口散化锚地,民国时期沉船遗址的确认,成为天津首次水下考古的最大收获。 中国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执行领队崔勇26日告诉本网记者,10余名专业考古队员采用自携式水下呼吸器,按成对潜水的方式进行,先后完成物探扫测、定位参照、图形判读、潜水探摸、吹泥、采集标本、水下录像、照相和测量绘图...
经过10余天的工作,昨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确认本市水下文物重点调查取得重要收获,发现并确认一处民国时期沉船遗址,这也是本市首次进行水下考古活动。专家透露,目前本市大沽口不止这一艘沉船,是就该船命名还是就这个区域的沉船总体命名,还需要等待接下来的考古发现。 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梅鹏云介绍,此次考古发现位于天津大沽口散化锚地,属于滨海新区天津港外锚地。该中心近年来对天津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资...
18日,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了都昌鄡(qiāo)阳古城遗址,为鄡阳古城遗址的下一步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做准备。 据了解,鄡阳县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是江西最早设立建制的18个县之一,因湖水南侵及鄱阳湖地理位置的变迁,鄡阳县城毁于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历史上曾有“沉鄡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其中,从闻名全国的珍珠集散地周溪镇南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