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今年最大的水下考古项目——“南澳Ⅰ号”水下发掘作业继续进行。截至目前,今年共有2731件珍贵文物被顺利发掘出水。考古队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船体测绘和资料提取,考古队员分两批入水,第一组队员主要负责对北部几个船舱进行测绘,第二组负责南部船舱的拍照和录像工作,进一步了解“南澳I号”古沉船的结构。今年“南澳I号&rdq...
这是5月25日拍摄的从“南澳一号”古沉船上发掘的文物。当日,考古人员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海域对“南澳一号”明代古沉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打捞出一批陶瓷器、金属器等文物。.今日(22日)下午3点,南澳一号水下考古活动继续进行,央视记者携专家一起潜入海底,在水下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特殊的直播。记者水下现场提问,专家在一旁解答,南澳1号水下考古出水大量青花瓷...
在广东汕头南澳岛“三点金”海域,沉睡四百余年的明代古沉船“南澳一号”水下考古正在进行中。对于众多考古迷来说,感兴趣的除了不断出水的文物外,还有沉船本身。“南澳一号”上有些什么宝物?沉船水下考古有何意义?一批批文物陆续出水,珍奇文物令人惊喜。“南澳一号”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商船还是走私船?为什么沉睡在...
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承办的湖南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在长沙召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透露,在今年年底之前,该所将配合全省各县市启动水下考古调查工作,为湖南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编制做好准备。 据悉,湖南省的水域面积有13600平方公里,占到湖南地域面积的6.4%,以洞庭湖为代表的湖南水域中保存有大量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长年以来不断受到自然的和人为的破...
中新社汕头5月23日电 (李怡青 陈妍 林春伟)连日来广东汕头持续阴天,南澳岛“三点金”海域经常下起瓢泼大雨。风雨中,“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依然进行。据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现场领队孙键介绍,古沉船上S8、S9船舱位置或存有炮状物,但目前仍未将其打捞出水。 记者获悉,22日下午4时许,有两筐文物从&...
5月22日,考古人员在中国广东汕头市南澳岛附近海域对“南澳1号”明代古沉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沉船内发现大量瓷器,并打捞出水。新华网图片 朱引炜 摄
连日来广东汕头持续阴天,南澳岛“三点金”海域经常下起瓢泼大雨。风雨中,“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依然进行。据中国国家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水下考古现场领队孙键介绍,古沉船上S8、S9船舱位置或存有炮状物,但目前仍未将其打捞出水。 记者获悉,22日下午4时许,有两筐文物从“南天顺”船尾被打捞出水,共计65件,其中瓷器60件、陶器3件、铜钱2串,瓷器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等。从今年4月...
山东青岛海域或存大量瓷器文物,未来青岛考古部门将要进行大面积的水下考古发掘。截至目前,青岛海域已发现12处疑似沉船遗址,包括历史上著名的宋金海战遗址、土埠岛海域明清沉船遗址等。 18日,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的《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现场,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向记者透露:“今年10月份,青岛市博物馆将接受一位英国学者的文物捐赠。”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说。这位英国学者曾在青岛教书十年,...
青岛海域或存大量瓷器文物,未来青岛考古部门将要进行大面积的水下考古发掘。截至目前,青岛海域已发现12处疑似沉船遗址,包括历史上著名的宋金海战遗址、土埠岛海域明清沉船遗址等。 18日,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的《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现场,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向记者透露:“今年10月份,青岛市博物馆将接受一位英国学者的文物捐赠。”青岛市博物馆馆长刘元鸣说。这位英国学者曾...
18日,国际博物馆日,青岛《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与市民见面,展现青岛考古发现与成就。相比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发展历程让参观者耳目一新。 记者在展览上看到,相比田野考古人员用的草帽、测量仪、普通铲子等全套设备,水下考古行头更吸引了参观者。潜水服、水下照相机、水下摄像机、旁侧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各种高科技装备,让参观者惊叹不已。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水下机器人也被运用到考古工作中去。 据介绍,水下考...
从4月22日到7月初,“南澳Ⅰ号”明代沉船的第四次水下考古将在广东南澳持续进行70多天。 4月27日,“南海Ⅰ号”南宋沉船第二次试发掘进入收尾阶段。此次试挖掘确定了船艏在沉箱中的位置,尝试了多种新的考古方法,为今后如何对沉船进行整体发掘提供了真实资料。 4月22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在中国内陆设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
4月25日,“南海I号”考古试掘新闻发布会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举行。“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刘志远介绍此次试掘最新突破即确定了沉船的船首位置,这确定了今后的发掘重点,具有重大考古意义。图为工作人员在现场用浮选法对淤泥进行筛选清理,以免遗失细小文物。中新社发 应妮 摄 1984年5月,英国“职业捞宝人”迈克尔·哈...
从4月22日到7月初,“南澳Ⅰ号”明代沉船的第四次水下考古将在广东南澳持续进行70多天。 4月27日,“南海Ⅰ号”南宋沉船第二次试发掘进入收尾阶段。此次试挖掘确定了船艏在沉箱中的位置,尝试了多种新的考古方法,为今后如何对沉船进行整体发掘提供了真实资料。 4月22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武汉基地”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这是国...
在边防官兵守护下的打捞船“南天顺”号。 (记者陈正新 通讯员林春伟、唐艳摄影报道)昨日,承担“南澳Ⅰ号”古沉船打捞工作的打捞船“南天顺”在“德信”轮的拖带下,徐徐开进广东汕头南澳岛前江港海域,这标志着明代沉船“南澳I号”2011年的考古发掘再次启动。担负“南澳I号&...
4月23日零时,承担广东汕头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打捞工作的工程船舶“南天顺”船在“德信”轮的拖带下,徐徐开进广东汕头南澳岛前江港海域,“南澳I号”2011年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启动。 来自广东汕头边防支队的消息称,担负“南澳Ⅰ号”守护任务的汕头边防支队第一时间跟进安保工作,由该支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