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Under-water Archaeology)

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的考古学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历史上由于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变,一些位于水边的居址、港口、墓葬等沉没于水中;在一些古代航线下,还保存有大量古代沉船和文物。水下考古除发掘水下的古代遗址、打捞沉船和水下文物外,还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等。水下考古需要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等诸多相关学科的技术支持。

自19世纪中叶近代考古学发生以后,随着瑞士湖上居址的确认,并进行了水下古代遗迹的科学调查和发掘,标志着水下考古学的确立。潜入水下进行调查和发掘工作,成为考古学家的一个梦想,但在潜水技术发展起来前,这个梦想终难实现。到了1943年法国海军发明了水中呼吸器,人们在水下才有了较多的自由,获得了进行水下考古的基本条件。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George Bass)应邀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Cape Gelidonya)海域的公元7世纪拜占庭时期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由此开始了第一次的考古学家将考古方法应用于水下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是水下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的水下考古工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1986年9月,水下考古的专业机构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成立。1987至1990年,通过派人出国学习和与外国水下考古研究机构合作的方式,培训了一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这支专业队伍在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先后进行了多项水下沉船遗址及其他水下文物遗迹的调查、发掘工作。目前我国的水下考古事业不仅填补了学科空白,而且已从开创阶段进入持续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