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南澳I号”出水文物今年春节期间首次在汕头市博物馆公开亮相,为海内外潮汕乡亲奉上一道文化大餐,由于这些文物此前在汕头的海底沉睡了400多年,因而被汕头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回家过年”。 随着农历正月悄悄过去,记者日前在汕头市博物馆采访时发现,这些“过完年”的文物似乎没有要离开的迹象。据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这些从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过来的文物,其实是在汕头安家落户了,不仅如此,今后一...
“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与市民见面啦!昨天上午,汕头市文广新局主办的《南海遗珍——“南澳I号”出水文物精品陈列展》在市博物馆开幕,展出近300件代表性器物,让市民一睹这艘明代古沉船上的宝贝”。 2007年5月,沉睡在水下四百多年的明万历年间古船“南澳Ⅰ号”被发现,经过2010年至2012年的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南澳Ⅰ号”共出水文物2.7万余件,包括瓷器、陶器、金属器、木器、石器等多类文物,还有不计...
1月11日,“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在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开展。该展览由张氏帅府博物馆与武汉中山舰博物馆联合举办,精选50余件出水文物展出,是中山舰出水文物实物首次在沈展出。该展旨在重温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自强和抗争精神,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以及中山舰的传奇故事。 沉江59年出水文物5000余件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一艘名舰,是1910年...
“南海一号”模型船网络图片 840多年前,它的姓名已经无从考证;近30年来,它的名字叫“南海一号”。 1987年前,“南海一号”还不为人所知。当时英国人万里迢迢来到中国和交通部广州救捞局合作,打捞荷兰古籍中记载的“林斯堡”号,上装有6箱白银、385.5吨锡锭等货物。尽管英方人员画出了细致的沉船地点,但这条东印度公司沉船并未找到,反而意外找到了“南海一号”的踪迹。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探索“...
10月14日,美国驻广州总领事白智理(Charles Bennett)(左)和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右)为项目启动揭牌。 10月14日,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 据悉,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这也是广东省首家博物馆成功申请此项目。 “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是美国国会于2001年建立的,该基...
10月14日下午,“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该项目。 “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于2001年由美国国会建立,其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援助,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约50笔资金用于保护文化遗产。每个项目最多资助10万美元,广东省博物馆此次申请到9万美元,主要用于“南澳Ⅰ号”古沉船出水文物(陶瓷、木材...
10月14日下午,“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这也是广东省首家博物馆成功申请此项目。 据介绍,每个项目最多资助10万美金,广东省博物馆此次申请到9万美金,主要用于“南澳Ⅰ号”古沉船出水文物(陶瓷、木材及金属等)的保护研究工作,从清洗、脱盐、脱水、分析检测、加固、修复...
昨日下午,“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将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动。据悉,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保护”项目于今年9月成功申请到“2015年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项目”,这也是广东省首家博物馆成功申请此项目。 “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由美国国会于2001年建立,该基金由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管理,其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文化遗产提供援助,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约50笔资金用于保护文化遗...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水下考古逐渐兴起,至今已经发掘了“南海Ⅰ号”“南澳Ⅰ号”“华光礁Ⅰ号”等多处海洋水下沉船遗址,出水了大批文物。这些文物由于长时间浸泡海水中,受到海水和各种生物的侵蚀与破坏亟须保护。对于海洋出水文物,随着发掘后的环境改变,文物机体中含有的大量盐分反复结晶、溶解,将会对出水文物产生较大的破坏,因此脱盐是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的前提和关键。 笔者曾参加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的海...
出水的石狮子(左,“刺桐会”供图)与泉州开元寺的石狮子(右)雕工、造型十分相似 近日,央视等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海南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消息。这处沉船遗址发现274件石构件,出水37件。考古专家称,这些石构件源于清代中期一艘远洋运输船,而该船极有可能来自福建南部。 此消息,引起泉州考古界的关注。昨日,海都记者获得了部分石构件的高清图片,经泉州考古专家比对后,认为该批文...
中山舰出水文物大规模修复工作近日在汉启动,文物修复人员将首次对200多件残损瓷器及5把“中正剑”进行修复。 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介绍,中山舰出水文物有5000多件,分为舰载设施、武器装备、生活用品、铭牌标志四类,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1件(套);这些文物中有大量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如各种官兵生活用瓷器、铜火锅、铜烘笼、温酒壶、水烟枪及等。 瓷器占了中山舰出水文物大多数,也是受损最多的文物...
中山舰出水文物大规模修复工作29日在武汉进行,首次将对200多件残损瓷器及5把“中正剑”进行修复。 中山舰出水文物有5000多件,分为舰载设施、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牌标志四类,国家一级文物51件(套)。这些文物中有大量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如各种官兵生活用瓷器、火锅、烘笼、温酒壶、水烟枪及等。 记者看到,此次进行修复的200多件瓷器中,除官兵碗盘盏用具外,还有一些著有“居仁堂制”...
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 由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与中国武汉中山舰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精神如见:中山舰出水文物》特展18日在新加坡开幕。这是中山舰出水文物首次在海外展出。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黎宝光代办,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通讯及新闻部第二部长黄循财,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其生,中国武汉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等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特展期间,将...
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中国考古01号”救生艇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辽宁丹东港执行其首个水下考古调查任务。此次考古任务主要针对海底沉船遗址进行重点调查,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水下考古船的首航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 9月4日,我国首艘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首航出发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