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水下钉标牌(“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队提供) 出水文物(部分)黄全吉 文/图 5月21日至7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渔山“小白礁Ⅰ号”二期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经过两个月的打捞,“小白礁Ⅰ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累计下水作业500余人次,总潜水时间超过2.7万分钟,新出水各类船载文物共145件,主要有碗、豆、盘、勺、杯等青花瓷器和碗、罐、器盖等五彩瓷器,也有酱釉陶罐和砝码...
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据国家文物局透露,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据悉,该船计划中的首航是远赴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 我国对“水下”的关注也有二三...
昨天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 昨天,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历时40多天“小白礁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已顺利结束,新出水船载文物145件。据现场专家介绍,“小白礁号”是...
清代沉船“小白礁号”在象山发掘完成,本报记者登上工作船先睹为快 145件新出水文物,一半是青花瓷碗 14米长主龙骨,16个壮汉都抬不动 沉船被誉为“古代造船技术中西合璧首例实证”,复原需8到10年 13日清晨,象山石浦港码头,微风习习,薄雾弥漫。 宁波象山“小白礁号”发掘主工作船“满洋2004”号静静地停靠在象山石浦码头,船上的水下考古人员和打捞人员们虽然被晒黑了许多,但每个人都面带成功...
昨日,来自海南省博物馆的“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文物”在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展出,瓷器、铜钱、石器、青铜器等多种文物都来自一艘沉没于西沙华光礁的南宋沉船。 八百年前,一艘满载着中国货物的商船从福建出发,驶向东南亚地区,意外沉没在西沙群岛的华光礁,直到1996年,中国渔民打渔时才首次发现它。经过两次水下考古发掘,共打捞出水文物近万件。可以想见当时南海水域商贸的繁荣景象。 这是我国南海整体打...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浙江象山“小白礁号”清代沉船新一轮发掘工作今天起在宁波展开,预计7月下旬船体将被打捞出水。 上午10点,“满洋2004”号工程船从北仑满洋船厂码头出发,标志着开始“小白礁号”沉船船体发掘工作。这艘沉船是一艘木质商贸运输船,大约于清代道光年间沉没在浙江宁波象山县石浦港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海域水下约24米的海底。2008年被发现,2012年基本完成船载文物发掘。宁...
记者从汕头市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了解到,在汕头南澳海域发现并已将船载文物打捞出水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数字化处理工作日前启动,此举将使文物更立体、更生动,使其不仅仅只是存在于博物馆里,还可“活生生”地走近人们的生活。 日前,汕头南澳县海防史博物馆与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等合作构建“南澳Ⅰ号”数字化博物...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为期四个月的《泰坦尼克号100周年纪念航海文化艺术展》系列主题展览活动今天(30日)起在上海世博园区希腊馆举办。 今年是泰坦尼克号失事100周年,巡展活动将通过详尽的历史资料,结合泰坦尼克号出水的300多件的珍品文物,以及等比例的场景复制,完整地展现泰坦尼克号壮丽而短暂的历程,并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方式,分析泰坦尼克号事故的背景和原因,向观众展示深海科学考察的最新成果...
今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也是浙江省博物馆与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缔结友好博物馆5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年份,增进中韩之间的友谊,筹备四年之久的“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和“2012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瓷器输出及文化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隆重开幕。 “海上丝绸之路”是经由海洋沟通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的商贸和文化交流通道,也是海洋文化的重要...
公元1323年左右(元朝),一艘满载着中国、日本、高丽以及其它东南亚国家货物的商船,意外沉没在高丽新安(今韩国新安)外方海域。 12月18日,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的浙江博物馆武林馆区,这艘船上的文物,将回到起航之地浙江,以一场“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暨康津高丽青瓷特展”,与昔日重逢。 新安沉船,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有价值的古...
图为展出的“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宋代德化窑执壶。 10日上午,30件随“南海一号”出水的国家博物馆文物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下考古、打捞等20幅图片,在千年古瓷都福建德化的陶瓷博物馆展出。 这是“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首次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参加2012福建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的境内外众多嘉宾游客,...
图为展出的“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宋代德化窑执壶。林永传摄 10日上午,30件随“南海一号”出水的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下考古、打捞等20幅图片,在千年古瓷都福建德化的陶瓷博物馆展出。 这是“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首次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参加2012福建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的境内外众多嘉宾游客,一睹了...
11月10日,“南海一号”古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回到“中国瓷都”福建德化展出,这批瓷器曾经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此次展览展出从国家博物馆借回的“南海一号”出水德化窑瓷器30件,以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的水下考古、打捞的照片20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