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图为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打捞出来的文物。(方淦明摄)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文物局获悉,自4月上旬重启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在沉船表面及外围采集到散落的完整或可复原文物共800余件,出水文物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此外还有釉陶瓷、铁锅、铜钱及铜板等。 据水下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打捞上来的青花瓷碗最大的直径为40至50厘米,这在当时的...
“五一”期间,重启打捞工作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部分出水文物第一次对媒体进行展示。自4月上旬重启明代沉船“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以来,“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在沉船表面及外围采集到散落的完整或可复原文物近千件。 当前“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主要包括民窑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在出水的文物中,20多个青花瓷盘有的绘有花卉,有的绘有仕女,有的写有福字,大多寓意福贵吉祥。 打捞上...
今日,广东汕头市南澳县海域的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重启打捞后的出水文物将第一次对媒体展示。在广东省文物局的组织下,包括《广州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将在今日登上“南天顺”打捞船一睹水下沉睡数百年的文物。本报记者昨日提前赶赴南澳岛,并率先获得首批出水文物的部分照片。记者了解到,自4月上旬重启“南澳Ⅰ号”文物抢救性发掘以来,目前已近一...
之前出水的瓷器多数为青花瓷。记者龙成通 摄 海事部门提醒过往船舶注意瞭望安全通行。记者龙成通 摄 近百件文物多为青花瓷 器型多为口径各不相同的碗、碟 “南澳Ⅰ号”古沉船遗址抢救性发掘重启后,首批文物终于出水了。记者昨日从汕头市有关部门获得证实,在4月10日水下考古队员两次下水探摸时,已有部分散落在古船淤泥中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出水文物器型多为碗、碟 昨...
7月7日,海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检查西沙出水文物。1万多件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文物,在广东阳江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处理和修复之后,近日安全运抵海南省博物馆。这批精美瓷器入藏海南省博物馆后,将和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船体构件一起进行科学保护。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南海博物馆也将依托“华光礁I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万余件瓷器来进行展示。
图为边防官兵在守护文物。 9月26日,南澳1号(原名“南海Ⅱ号”)古沉船水下考古抢救发掘正式启动。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南澳1号”古沉船打捞在即,那些见证广东海洋文明、粤东制瓷史以及海上贸易活动的上万件海底文物有望重见天日。至此,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云澳边防派出所官兵已经守护“南澳1号”856个日日夜夜,确保了古文物万无一失。 ...
一万多件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出水文物,在广东阳江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处理和修复之后,近日安全运抵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说,这批文物入藏海南省博物馆后,将和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船体构件一起进行科学保护。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南海博物馆也将依托保护修复的“华光礁I号”沉船及出水文物进行布...
从“南海I号”沉船点打捞出的部分精美瓷器。 从“南海I号”沉船点打捞出的部分精美瓷器。 今天起,由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南海惊梦——“南海Ⅰ号”宋代沉船遗址前期科考成果》和《国宝之韵——国家博物馆高仿品美学展示》两大展览将在端门城楼对外展出,展出将于8月31日结束,票价10元。 “南海惊梦”展览...
7.6万件“海捞瓷”日前在荷兰拍出300万欧元,比原先估计的200万欧元高出50%。虽然“海捞瓷”不能与明清官窑相媲美,但文化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市场前景被收藏者看好。 为期三天的中国清代商船“海捞瓷”拍卖日前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共吸引了大约200多位来自欧美和亚洲的收藏者,最终7.6万件瓷器拍出300万欧元,比原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