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西省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7日传来消息称,经过抢救性发掘,以及考古专家考证,丁村遗址再现古人类化石,为中国及东亚地区古人类的系统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受世界瞩目。 丁村民俗博物馆陈列部部长周倜7日对记者称,丁村遗址在1954年发现3枚人...
山西省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7日传来消息称,经过抢救性发掘,以及考古专家考证,丁村遗址再现古人类化石,为中国及东亚地区古人类的系统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受世界瞩目。 丁村民俗博物馆陈列部部长周倜7日对记者称,丁村遗址在1954...
考古工作人员进行考察。 丁村遗址抢救性发掘现场。 山西省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7日传来消息称,经过抢救性发掘,以及考古专家考证,丁村遗址再现古人类化石,为中国及东亚地区古人类的系统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受世界瞩目。 丁村民俗博物馆...
12月27日,由乐平古稀农民徐裕西倾其所有建成的涌山古人类和古陶瓷文化馆正式开馆,吸引了考古专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前来捧场。有专家语出惊人:陶器时代始于涌山。只要努力发掘,涌山洞穴遗址有可能发现古人类化石。 修路上山有了惊人发现 乐平涌山洞穴遗址是我省仅有的三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之一,也是经国家考古界和省考古所确认的最早经过科学发掘鉴定过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如果问,景德镇陶瓷...
傍晚时分,与朋友欢聚小酌聊聊天,是件极惬意的事。此前学术界公认人类饮酒的历史约有9000年,但美国最近一项研究称,人类始祖摄食酒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而且,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是因为能分解酒精,人类可能就不能存活到现在了。 1000万年前,地球气候大变,人类始祖被迫从树栖生活过渡到地面生活,并被迫在地面上寻找已经腐烂发酵的水果来充饥,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酒精。美国圣达菲学院的卡里...
傍晚时分,与朋友欢聚小酌聊聊天,是件极惬意的事。此前学术界公认人类饮酒的历史约有9000年,但美国最近一项研究称,人类始祖摄食酒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万年前。而且,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是因为能分解酒精,人类可能就不能存活到现在了。 1000万年前,地球气候大变,人类始祖被迫从树栖生活过渡到地面生活,并被迫在地面上寻找已经腐烂发酵的水果来充饥,这些水果中含有大量酒精。美国圣达菲学院的卡里根教...
今日下午,全国网络媒体“清新福建”三明、南平生态行走进了三元区三明万寿岩遗址,并参观了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石器和动物化石,以及图文并茂的介绍,让采访团一行对三明以及福建远古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的石灰岩孤峰上,由多处洞穴组成,属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于1999年秋发现并发掘,共出土八百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为1...
据日本《东京新闻》12月11日报道,日本冲绳县立博物馆美术馆11日宣布,在冲绳南城市Sakitari洞遗址9000多年前的古地层中,发现了人类头骨及上半身躯干骨骼等人骨化石。据该馆透露,人骨上还有许多石头,“有被埋葬的可能性,正在针对人骨年代及出土状况进行详细调查。” 据悉,在日本国内,爱媛县久万高原町的上黑岩岩阴遗迹中也曾发现了绳文时代早期(距今8000-9000年)的被埋葬的人骨。 ...
2014年,继我省率先启动了东方人类探源工程之后,国家科技部支持的全国东方人类探源工程进入项目批复阶段;泥河湾研究中心成立、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批准……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泥河湾考古又有多项重大发现公布,作为“东方人类故乡”的泥河湾的面貌逐渐清晰。 1月15日,泥河湾考古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座谈会召开,洞沟遗址、照坡遗址的砾石面以及石叶等三大重要发现公布于众,震惊考古界。 6月...
通常认为人类饮酒始于大约9000年前,当时人类可能把酿酒作为一种食物储存方式。但美国一项新研究认为,这一时间也许应提前至大约1000万年前,那个时候人类祖先正从树栖生活转向地面生活。 美国圣菲学院研究人员当天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分析了包括17种灵长类动物在内的28种哺乳动物体内“乙醇脱氢酶4”将近7000万年的进化史。“乙醇脱氢酶4”分布于胃肠道中,但并不是所有“乙醇脱氢...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考古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在距今3600年前后,气候开始变冷的背景下,农业技术革新是促成人类大规模永久定居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原因。 兰大研究团队通过对早前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进行梳理发现,青藏高原超过七成的史前遗址分布在其东北部,这一地区是古今人类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重要通道。研究人员因此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开展细致的考古研究和精确测年工作。...
重庆城最早什么时候有人类活动的?2012年7月18日,九龙坡区政府和三峡博物馆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宣布,至少在100万年前,主城区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支撑这一结论的,是他们在九龙坡区广厦城玉龙公园挖出的百余件旧石器。 出土100万年前旧石器 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飙介绍,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三峡古人类研究所在主城区进行广泛的文化遗物调查工作,希望能在长江、嘉陵江...
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经过26日和27日两天审议,共批准将34个申报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会议批准包括朝鲜民歌阿里郎、印度传统铜器工艺、日本和纸传统手工制纸工艺、布隆迪皇家鼓乐祭祀舞蹈、保加利亚传统地毯制作工艺、阿曼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共有俗称“棍舞”的尤拉舞、黎巴嫩传统诗歌吟诵、韩国传统民俗音乐农乐、葡萄牙阿连特茹民歌、土耳其...
日前从兰州大学获悉,考古专家在青海湖南岸发现了两个古人类活动遗址。据此推测,距今1.5万年前后和距今8500年前后的青海湖地区有人类活动,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未被驯化的野生动植物为主。这次发掘的151遗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南岸,是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申请的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的2014年度主动考古发掘项目。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由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与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合作完成。发掘工...
记者23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考古研究团队发现,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而人类大规模永久定居在青藏高原高海拔(>2500m)地区发生在距今3600年前后气候开始变冷的背景下,同时农业技术的革新是促使人类大规模向青藏高原定居的主要原因。该成果发表在11月21日的《科学》杂志上。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发虎教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