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集旅游观光、远古回溯、文化体验、科普探奇、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在保护与利用并重的基础上,打造巫山龙骨坡遗址远古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让远古人类真正“活”起来。这是记者5月28日从巫山县政府获得的消息。 “巫山人”活动时间提前了36万年 巫山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易军告诉记者,今年3月,相关专家对龙骨坡含旧石器的地质年代进行测年,得出最新结果——龙骨坡有古人类活动的时间是250万年前,这个时...
龙骨坡石器 巫山人牙齿化石 去年,测定巫山龙骨坡有古人类活动的时间是214万年前;而现在,这一时间被提前了36万年。 昨天,重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说,通过对这些石器进行测年,今年3月得出最新结果——早在250万年前,巫山就已经有古人类生活居住。 龙骨坡发现250万年前旧石器 它们是一堆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石器,但你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被...
与我们狩猎为生的祖先相比,现代人类的体重普遍增加,但骨骼的重量却变轻了。一项对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欧洲人类骨骼的研究发现,人类骨骼变轻是农业兴起后人类身体活动显著减少的结果。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称,自旧石器时代晚期(3.3万年至1万年前)以来,欧洲大陆上的人口流动相对较少,人类基因变化不大,所以人们身体特征的变化更多地可归咎于生活方式而非基因。基于此,他们测量了欧洲各...
5亿-3亿年前的云南海底探秘 13日,记者从云南省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暨开馆仪式新闻通报会上获悉,5月18日,云南省博物馆正式开展,届时,将推出6个基本陈列和4个专题展览,展出文物1万多件精品文物,涉及石器、青铜器、书画、竹木牙角、服装等类别,占省博物馆可展出文物的20%,展出文物规模之大、品质之高,在云南展览史上是第一次。 视觉和艺术的享受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据云南省...
外媒称,科学家在肯尼亚西北部找到了至今最古老的石器,这些石器在330万年前制成,比此前最古老的石器早70万年。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4日报道,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报道,石器的制成时间早于现代人类的出现,或将挑战考古学界对于人类通过敲击石块来创造新技术的观点。 进行这项研究的科学家在权威杂志《自然》中发表论文,分享研究结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L...
5月8日,记者从海晏县文化局文化馆了解到,该文化馆近日在甘子河温都村又发现卡约文化古遗址2处、石圈墓1处、规模较大的墓葬1处。这有可能是环湖地区规模最大的墓葬。 据了解,该墓葬位于温都察汗部落遗址内,墓葬直径约35米,高约17米,墓葬东北侧同时被发现了规模较小的石圈墓多处,如果后期通过技术验证确定为墓葬,它将成为环湖地区规模最大的墓葬。工作人员介绍说,环湖周边相继发现的多处烽火台及古遗址,...
迄今为止,在我国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贝壳质器物,由于此类材料质地坚硬、易于加工、制成器物后坚固耐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石器、木器类工具的缺陷和不足,而在渔猎经济尚占重要地位的远古社会,这种原料又得之甚易,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以水生贝壳质材料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种“贝器”不断地走向兴盛,到了我国夏商周时期更是进入了鼎盛期,尤其是在春秋以前的我国古文化遗址中,这类器物往往占有很高比例,大量出现于人...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考古发现显示,人类早在4.2万年前就是出色的渔民,他们当时就能捕获金枪鱼、梭鱼以及鲨鱼等深海鱼类。 此前的考古证据显示,鱼类大约在190万年前出现在人类食谱中。早期人类在淡水湖畔或溪流中就可捕鱼,不需要专门的渔船或复杂工具。在海中捕鱼则是很久以后的事,具体何时开始情况不明。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的考古人员休·奥康诺等人不久前在东帝汶的一个洞穴中挖掘出金枪鱼和其他深...
同样是5000年的文明,提起埃及人们马上会想到金字塔,那么提起中国5000年前的文明你会想到什么呢? 这两天, 一群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学者齐聚北京大学展开“早期文明的对话”,一场汇聚精美玉器、神秘纹饰、宏伟宫殿的“良渚文化”盛宴引领人们探寻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源头。由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余杭博物馆承办的“权力...
《诗经》中,有不少诗篇阐述了儒家的理想,其中【诗经·小雅·鱼丽】是此类诗篇的代表。作者在《鱼丽》的六章中,描绘了周武王时期,人们丰衣足食、万物欣欣向荣、人类与大自然一派和谐相处的景象。 鱼丽(li2) 鱼丽(li2)于罶(liu3),鲿(chang2)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li2)于罶(liu3),鲂(fang2)鱧(li3)。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li2)于罶...
图为出土的商周时期人类遗骸。 “现场还发现打制石器的痕迹,但目前还未发掘出石器。”昨日,在漳平赤水岭兜村穿云洞进行考古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25日,由福建博物院、漳平市文体局组织的漳平奇和洞遗址周边文化遗存考古调查中,工作人员在穿云洞发现一具商周时期的人类遗骸,遗骸下面还有大量新石器时期陶片。 据漳平市博物馆黄大义介绍,这具人类骸骨为男性,左手抱胸,右手放在髋关节,身高1.7...
“3000多年前,人类身高几何?”这些天,在漳平市赤水镇穿云洞遗址,新出土的商周时期的人类骸骨,可以让我们探知一二。 25日,是本项考古调查的“第一天”。 据悉,该处古遗址叫穿云洞遗址,目前在一层考古现场出土有商周时期的人类骸骨,二层考古现场发现大量陶片,年代为新石器时期,以及龟板陪葬品和铜器装饰品等。工作人员表示,现场还发现打制石器的痕迹,不过,目前暂未出土石器。 ...
日前,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其推特上发布一段视频录像,内容是该组织在占领的伊拉克某地区博物馆大肆毁坏伊斯兰化之前的古代文物,引起世界震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声明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伊斯兰国”对伊拉克文化遗产的破坏就是对人类文明的侵犯,呼吁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对“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毁坏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文物、有针对性地破坏宗教场所等行径予以强烈谴责,并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让正在为太极拳进一步扩大世界影响尽心尽力的河南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代表备受鼓舞。 孙立坤说:“太极拳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河南省重要的‘根’文化资源,更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符号之一,属于当今世界重要非物质文化资源。近年来,太极拳不仅风靡全国,而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21...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最新发现的下颚骨化石,第一名人类祖先大约出现在280万年前的非洲,这比之前预想的早了约40万年。这一部分完整的下颚骨发现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据称它属于或可能是人属第一名成员的一个物种。这意味着他可能是现代人类——智人——和他们已经灭绝的近亲,包括能人、直立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共同祖先。 科学家们表示这个名为LD 350-1的化石可以被视为属于人类的,但他具有更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