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7日,我国考古界“大咖”齐聚马鞍山,开展五担岗遗址暨皖东南先秦考古学文化学术研讨活动。 来自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博物馆、中国钱币博物馆、科学出版社和山东、湖北、福建、广东、陕西、河南、河北、台湾等地高校以及学术科研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进行了气氛热烈的学术交流,并参观了市博物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当涂“天...
路县故城内的道路遗迹 从2016年2月至今,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通州区的胡各庄村、后北营村、古城村等地展开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仅去年就完成了101.3万平方米的勘探任务以及4万平方米的发掘任务,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092座、汉代城址1座、汉唐窑址69座,出土各类陶器、瓷器、釉陶器等文物万余件(套)。发掘出的上千座墓葬有何重大发现?汉代城址是如何找到的?...
2月25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学者齐聚慈溪上林湖,在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考古发掘研究的重大成果。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1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后司岙窑址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
为宣传、展示绍兴市柯桥区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日前,作为普查系列丛书之首部《绍兴馆藏货币选编》图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正式出版。 《绍兴馆藏货币选编》图书由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和区博物馆编纂。全书分“战国至清代铜币”、“清代机制银币铜币”、“中华民国机制银币铜币纸币”、“外国货币”、“其他货币”五部分,共收录柯桥区博物馆收藏的国内外铜币、银币、纸币、冥币等280余件。品种多样,内...
“陕西文化遗产”图片展在哈萨克斯坦展出。陕西省文物局 供图 2月10日,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西安召开的“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透露,2016年陕西文物部门国际交流取得重要成果,组织“始皇和大兵马俑展”等文物出境展览9个,“梵音东渡——日本醍醐寺国宝展”等入境展览6个。 围绕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教育、展示利用等方面,与英、法等国以及中亚国家签署各类合作协议、意向书、备忘录共计28个,主办“...
近日,海门口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阶段性工作汇报会议在剑川县召开。 据介绍,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分别于1957年、1978年和2007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特别是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获得“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荣誉,是西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为进一步做好海门口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7年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了太原蒙山开化寺佛阁遗址最新考古发掘成果,称蒙山大佛及佛阁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大佛高度是世界第二大佛,雕造年代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蒙山开化寺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的蒙山,始建于551年(北齐天保二年),与龙山童子寺同时为北齐文宣帝所创建。开化寺分前(下寺)、后(上寺)两院,后院在开化沟内蒙山之阳的山崖旁,建筑高大宏...
资料图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国家文物局2017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加强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数据库建设,推动文物追索返还取得新成果。强化文物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活动。 工作要点提出,实施长城保护计划,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惠及民生”的长城保护体系。完成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和省级长城保护规划编制,印发长城保护维修工程规范性文件。实施一批长城修缮、...
资料图 为丰富广大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作用,春节期间,常德博物馆因地制宜地推出2015—2016年穿紫河沿岸考古成果图片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近两年来,在德国风情街、大小河街和婚庆产业园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德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抢救性发掘了多座明代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文物,为研究明代王府官制、荣藩属官及常德荣藩对地方的影响...
由青岛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主办,青岛市博物馆承办的“青岛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日前在青岛市博物馆展出,将展至2017年3月底。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古兼备,东西合璧,呈现了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是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海事传续,代不绝书。近代以来,作为欧亚文化交汇地,在青岛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互见的历史景观。 2012年2月开始,青岛市作为全国首批...
资料图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金色名片”。昨天,郑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月下旬结束,为丰富市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 据介绍,2012年,国务院决定开展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郑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于摸清本区域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及分布、保存情况,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健全文物保护体系等...
资料图 1月14日,“启封中原记忆,感知河南考古——2016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在郑州举办。本次报告会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来自河南省各省直文博单位、郑州市文物系统、社会各界群众、新闻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从2016年河南省各考古研究单位所开展的一系列考古发掘项目中, 挑...
1月15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2年多时间考古发掘,“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已发掘4500平方米。专家证实,遗址为大上清宫明代遗存,是我国南方地区迄今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等级宫观建筑遗址。 “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位于江西鹰潭市上清镇东部,总占地30余万平方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介绍,该宫始建于北宋,历经元、明、清各朝维修扩建,至清代...
礼县大堡子山遗址K32全景图片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近日,甘肃省文物考古所开展了2016年度考古工作业务汇报,共汇报12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和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其中包括马家窑遗址、齐家坪遗址(中美合作项目)、张掖西城驿遗址、肃北马鬃山玉矿遗址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侯红伟关于礼县大堡子山遗址车马坑K32的汇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悉,车马坑K32是礼县大堡子山遗址M32附属的...
近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成果。 在历时三年的水下考古调查过程中,从沉没的致远舰一共发现提取文物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等。重要的出水文物有致远舰所配置的加特林机关炮、带“致远”印纹的餐盘、勺子,以及致远舰大副陈金揆(Chin Kin Kuai)所用单筒望远镜等。 致远舰舰体破坏比较严重,高度已被削掉一半。考古队还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