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11月14日到16日期间,中国彩陶文化论坛和“遥远的对话—大地湾考古成果特展”在杭州举行。该活动由浙江省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指导,将主要就彩陶的保护、研究和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展开探讨。 据悉,这次外展文物共计65件(套),包括陶、石、骨、玉器等,所展文物再现了大地湾先民的生产生活和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研讨会以“彩陶的保护研究及在人...
11月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举行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仪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发布了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的最新阶段性成果。 大高玄殿坐落于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2010年,大高玄殿在各方的呼吁和努力下正式回交故宫,于2015年4月2日开工修缮,至2016年底,第一期工程(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 将顺利完工。 ...
11月11日,“见证历史珍藏 谱写文物篇章——青海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在省博物馆正式开展。 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我国首次对可移动文物开展全面普查登记。全省各级普查办和收藏单位历时4年,行程4万余公里,在全省2市6州47个县(区)和4个省直文博单位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圆满完成普查任务。 为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
日前,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苏州城墙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湖山之间——木渎古城考古成果展”系列活动,邀请参与者听讲座、看现场,体验考古工作的科学与严肃。 11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唐锦琼在苏州城墙博物馆给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考古视野中的城》。唐锦琼依托城址考古的最新资料,为听众剖析了考古对古代城址观察的独特角度,指出了古代城址相较于一般性聚落的基本特征,以及对苏州城市...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日前在武汉闭幕。包括“现代人类多地区起源”、“江西海昏侯墓谜团”、“石家河文化新出土精美玉器”等公众热切关注的考古问题领域获得学者最新表述。 公共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诸多考古新材料与新成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不能被公众所认知。如何面对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考古知识以及考古现状的需求,成为考古学界的课题。 中国社...
资料图 图文无关 日前埃及政府一支专门负责发掘、研究古代文献资料的团队在首都开罗以北约160公里的布海拉省发现一部珍贵的《古兰经》古代手抄本。 埃及宗教事务部长穆赫塔尔·戈马说,这一珍贵的《古兰经》手抄本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7世纪,发现地点是布海拉省首府达曼胡尔市一座清真寺附近。除经文外,还附有经文注解、注音以及其他珍贵的手抄文献。据悉,此手抄本将作为埃及重要考古发现公开展览。 ...
11月1日,“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活动(云南站)”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全面展示了30余年来,我国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普查、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此次展览包括四部分:“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古籍”展示了书籍类、铭刻类、文书类、讲唱类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民族遗珍:少数民族古文字古籍”展出了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文献价值的珍贵古籍原件...
图为虚拟漫游展区观众互动体验。丁小胜摄 由敦煌研究院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甘肃省文化厅支持的“丝路明珠,数字永恒——数字敦煌成果展”于10月27日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其旨在大力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全面展示敦煌研究院数字化研究成果。 为期20天的此次展览共分六个板块进行展示,即:丝绸之路中国段高清摄影艺术作品展示;敦煌石窟内容图片展示;全景漫游互动展示;投影...
地秧歌演员表演乐亭地秧歌 为加深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远意义的认识,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10月24日,乐亭县组织开展的“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正式启动,首展在汀流河镇时代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规模大、范围广、水平高,具有浓郁的乐亭地方特色。活动主要分为三项内容:国家级非遗项目优秀剧(节)目展演;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传承人展板展览及资料发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进校园...
10月24至25日,由吉林省文化厅(省文物局)、长白山管委会主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长白山管委会文广新局承办的“宝马城——长白山金代皇家神庙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在长白山池北区举行。吉林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金旭东,长白山管委会副主任李一杨等领导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证会。 宝马城遗址位于长白山池北区西北4...
薪火相传——陕西古长城、秦直道遗址保护特展 记者25日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薪火相传——陕西古长城、秦直道遗址保护特展”即日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陕西古长城、秦直道遗址保护成果首次集中展览。 古长城和秦直道都是陕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近年来考古学家一直在对这两处遗址进行研究。本次展览分为陕西古长城遗址保护和陕西秦直道遗址保护两个部分,分别详细介绍了古长城、秦直道的...
近日,“2016如新健康中国行·西安站”在城墙举行,800余名跑步爱好者冒雨挑战13.74公里的城墙马拉松赛,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记者 王旭东 摄) 古长城和秦直道都是我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近年来我省考古学家一直在对这两处大遗址进行研究。昨日,“薪火相传——陕西古长城、秦直道遗址保护特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也是陕西古长城、秦直道遗址保护成果首次集中展览。 本次展览分...
馆内剧目篇陈列跻身全国一流 秦腔是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流行于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一直以来都以粗犷、豪放著称。特别是在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岁月之后,这一传承久远的古老戏曲艺术更是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秦腔剧目。可是,由于秦腔剧目的传承基本上都以转手传抄、口传心授为主,虽然题材广泛、内容纷繁,但却因时代久远散失颇多,这也使得秦腔剧目最终的数量成为了多少年来无法解读的谜题。 19...
日前,由省考古所和宿州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宿州芦城孜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宿州市博物馆开展。展览精选出土文物200余件,以芦城孜遗址为主,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陈列,辅以图文介绍,对发掘过程、遗址遗迹以及考古知识进行直观呈现。芦城孜遗址位于宿州市南部桃园镇浍光村芦城孜自然村东侧,距市区约16公里,是皖北地区保存较好、时代较早、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古聚落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从距今4600年前龙山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