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海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 肖允喆 摄 宋刻修补本《通典》、元刻明天顺公文纸印本《晋书》、清俞樾稿本《俞曲园手稿四种》、明赵氏影宋抄本《古文苑》……时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全市12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近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70件古籍精品,分为“旧藏撷华”“新弆掇...
资料图 6月22日,中国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遗址发掘学术研讨会在此间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近百名文物考古研究专家出席研讨会。 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国家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桂林是发现的洞穴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已发现洞穴遗址72处。2010年10月,甄皮岩遗址被...
部分出土文物展示。郝烨摄 历时约一年,河北省首次城市考古正定开元寺考古迎来暂时收官。6月19日,开元寺考古论证会在河北正定召开,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河北省文物局的专家齐聚于此,就开元寺考古成果展开讨论。 据介绍,此次河北正定开元寺考古首次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个历史时期的连续文化层叠压,共出土跨越唐至明清时期的瓷器、陶器、石器等器物近200...
6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古籍保护、出版、数字化优秀成果展”主题推广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本次活动旨在宣传古籍保护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以此为契机,向社会普及古籍保护理念、培育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本次...
宁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居同类城市前列,而且在历史、民俗、陶瓷、书画、传统工艺、文献古籍等可移动文物收藏领域也位列浙江省前茅。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宁波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在国家文物局与浙江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在行政管辖区范围内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这是我市建国六十余年以来首次开展的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
10日,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内的河南古代壁画馆一层大厅内,“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古代壁画修复成果展”开展,一批近年修复的古代精美壁画和彩绘砖雕亮相,吸引了许多游客。 1、本次展出的壁画和彩绘砖雕有近100平方米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我省壁画资源丰富,尤其是洛阳发现了大量的古代壁画,类型多样,内涵丰富,许多典型的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2011年11月,洛...
“通过2014年到2016年的考古发掘,我们有两项比较重要的发现:在遗址的核心区发现了一个人工堆筑的大型夯筑台基,围绕这个台基有人类大规模聚集活动形成的陶片兽骨堆积,初步推断属于祭祀活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领队张东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日,安徽蚌埠双墩遗址对外发布了2014年至2016年考古最新成果。 2014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队围绕双墩遗址核...
资料图 图文无关 昨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今年3月龙岩市文物局获得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全省仅两家单位获此殊荣。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我市于2013年正式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4年。此次普查涉及的范围广、行业多,登记的文物量大、类别全,全市共调查、走访国有单位3665家,涉及19个行业、系统,其中...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35年来,在一代代传承者、从业者、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简称“四名”)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今年3月,我省拥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建筑总数,均居全国第一。古建筑和近现代建筑存有量居全国第一(“三普”登录点6万多处),中国传统村落居全国第三; 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面积已逾6000平方...
距今42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宝墩古城,正随着考古的推进而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5月31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公布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对宝墩的发掘情况:在近8个月的发掘中,发现了宝墩内城中疑似环城墙而筑的一段土路,以及紧邻外城修建的一处疑似城中城。此外,最新发掘的外城墓葬区,也和内城的杂乱有很大不同。种种蛛丝马迹证明,42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极可能在选中宝墩这处居住地...
5月25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召开。相关机构负责同志,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以及来自各省区市古籍保护中心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2007年,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国家主持开展的全国性古籍保护工程“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并成立了由文化部牵头、十部委共同组成的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同年,国家图书馆挂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成为该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 据...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带座熏炉 不允许出国展出的“战国水晶杯”、国家一级文物唐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带座熏炉、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镯式琮、战国原始瓷瓿、明镀金钮银罐……为期3个月的“钱塘觅珍——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在这个展览上,杭州很多“压箱底”的宝贝首次露面,其中有不少绍兴元素,如越窑青瓷、绍兴籍文化名人的介绍,等等。 周三,大雨滂沱,记者来到杭州博物馆,...
5月16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对外公布,经过20多年来几代文物工作的共同努力,该馆珍藏的秦封泥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众多成果。 从2000年5月在西安城墙南门城楼有30枚秦封泥精品亮相,到2008年9月含光门博物馆100枚代表秦泥封系列推出;从2014年5月大明宫新馆“秦封泥特展”251枚精彩展现,到2015年1月以“左丞相印”为代表的100枚晋升为国家等级文物,秦封泥的历史、科学和...
“这些出水文物既是明代中晚期社会生活、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最直接展示,也是对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的一个极大贡献。”5月18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成果报告会,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多功能厅(A101)举行。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国家文物局的多位专家教授,对2016-2017年度在彭山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