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湖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公布 越窑“秘色瓷”揭开神秘面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月25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学者齐聚慈溪上林湖,在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公布了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考古发掘研究的重大成果。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代表了公元9世纪至11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后司岙窑址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产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质量精、种类丰富,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主要烧造地。此次发掘研究向公众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

 

  后司岙窑址位于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中部的西岸边,为了配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探索秘色瓷的产地和唐五代时期宫廷用瓷的来源与生产管理状况,同时为窑址群的下一步保护与展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2015年10月开始对后司岙窑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1100平方米,揭露了包括龙窑炉、房址、贮泥池、釉料缸等在内的丰富作坊遗迹,清理了厚达5米多的废品堆积,出土包括秘色瓷在内的大量晚唐五代时期越窑青瓷精品。

 

  据了解,窑址中发现的秘色瓷产品种类相当丰富,以碗、盘、钵、盏、盒等为主,亦有执壶、瓶、罐、碟、炉、盂、枕、扁壶、八棱净瓶、圆腹净瓶、盏托等,每一种器物又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出土秘色瓷胎质细腻纯净,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匀莹润,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

 

  “秘色瓷以千峰翠色闻名于世,对秘色瓷开展考古发掘研究,可以说是考古学界多年来的一个梦想。”参与发掘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告诉记者,后司岙窑址开创了以天青色为特征的秘色瓷产品,不仅是制瓷史上的一大飞跃,同时成了此后高等级青瓷的代名词,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高丽青瓷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