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ⅷ―18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蒲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蒲城县 申报日期 2007 杆火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是古老焰火的主要形式。因所有造型都是绑在木杆上燃放而得名。杆火又叫架子花,专家则称为“吊花傀儡”或“药傀儡”。 从南宋时期开始,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日为“敬火神”日,杆火艺人都会按长幼排列,聚集在村外...
遗产编号 ⅷ―19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华县 申报日期 2007 一、牛皮的泡制工序: 首先是选皮,选用不满三岁口的牛的皮,以现宰杀的黄牛皮为最佳,然后把选好的皮浸入清水中根据当时的气温,每日换水浸泡数日,到用手轻拽牛毛能掉为好,再将泡好的牛皮搭在一根碗口粗细,长约1.3米的木桩上(注:木桩一端埋于土中,与...
遗产编号 ⅷ―20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合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合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合阳提线木偶的偶头早先用柳木雕刻,现在改用桐木。偶头具有明显的“唐俑风格”,尤其是旦角,面部丰腴,鼻子浑圆如胆,与隋代、初唐女菩萨、佛雕如出一辙,此点亦显示其历史的悠久。脸谱用不同色彩表现忠奸善恶,线条简练;尤其是画胡子生和画胡子丑,寥寥数笔,...
遗产编号 ⅷ―21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白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白水县 申报日期 2007 1、对杜康酒传统酿造工艺进行挖掘,抢救整理传承。清代以前,白水境内的杜康酒酿造工艺无从考。据今存杜康庙内的《杜公祠碑》载:“造酒之法,不酝不酿,五七日而味成。由是而续之,一夕而出。俗是以有鸡鸣酒之号。其工省,其味淡,殆太羹无酒之遗意焉。”七十年...
遗产编号 ⅷ―22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白水县 遗产级别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马金财 申报日期 2007 “木头不是死的,它的质感,它的纹理,还有它被晒得爆裂的声音,以及散发出的香气都是对世人的一种表白,木雕家使它换了一种形态,继续生存,正如生命长存。”一位木雕收藏者的一番话,说出了木雕的价值所在。 白水县雷牙乡农民马金财致力于木雕文化艺术事业,他研创...
遗产编号 ⅷ―24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吴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吴起县 申报日期 2007 吴起泥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到两汉。它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种,一直流传至今,两汉以后,随着道观、佛寺、庙堂的兴起,促进了泥塑工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到了唐代,大兴佛寺庙宇,可谓泥塑工艺达到了顶峰,到了宋元、明、清、民国时代泥塑工艺继续发展,...
遗产编号 ⅷ―25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吴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吴起县 申报日期 2007 关于吴起糜粘画的起源及产生没有文献记载,但民间对糜粘画的生产及渊源的传说基本统一,且带有神话色彩,相传吴起糜粘画县由“瓜子娃娃”到“豆粘画”,由“豆粘画”与糜粘画演变而来。 相传在隋末唐初,由于战乱和天灾,使民不了生,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
遗产编号 ⅷ―26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甘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甘泉县 申报日期 2007 甘泉豆腐和豆腐干,以前采用一般大豆制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采用延安市出名的名贵大豆双青豆(绿滚豆)制作。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在五千年以上。《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说:“大豆在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居首位,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还...
遗产编号 ⅷ―27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绥德县 申报日期 2007 绥德石雕工艺种类繁多,用途各异,据我们调查统计,按照不同用途可分为七大类别。 一是与人民生活最为贴近的石宅居、石器具等石文化大观。精美别致的石窑洞“明五暗二六厢窑”“硬锤细錾出面面,楞门墙框独院院”和五级六兽龙门(俗称大门),对口护门石狮...
遗产编号 ⅷ―28 所属地区 陕西·汉中·洋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汉中市洋县 申报日期 2007 洋县杆架花焰火是以高杆梁架为扎制形式,以反冲式火箭(民间称“来回码子”、“祖先童子”)来回自动点火、高空燃放的一种大型组合焰火。 1、杆架花品种。 杆架花焰火种类有80余个品种,与之相配伍的其他焰花品种有200余种,它多以历史故事人物为...
遗产编号 ⅷ―29 所属地区 陕西·汉中·洋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汉中市洋县 申报日期 2007 一、蔡伦构皮造纸术 1、原料:构树皮。又名楮(chù)皮、?b(gǔ)皮,产地为秦岭及汉江支流龙溪河。 2、工艺流程:109道工序环节,其主要的工序有23道,依次叙述如下: (1)采购。采集构树皮,干料储存。 (2)沤泡。以...
遗产编号 ⅷ―30 所属地区 陕西·汉中·洋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汉中市洋县 申报日期 2007 1、历史底蕴特别深厚。从商周朝代开始,经过秦汉魏晋的积累、唐宋的勃发、民国的繁荣,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2、传承分明,绵延不绝。谢村黄酒酿造从青铜文化开始到文化高度发达的今日,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即使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破四旧和文革之中也未...
遗产编号 ⅷ-5 所属地区 山西·太原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晋餐文化研究会 申报日期 2006 山西传统面食是在几千年黄土高原农业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创造出来的具有山西地域性特征的家常食品。山西自古以来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盆地耕作与山区种植并存、中原习俗与北方各兄弟民族习俗相结合的特殊地区,食用农作物以麦类与...
遗产编号 ⅷ-6 所属地区 山西·运城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运城市新绛县 申报日期 2006 云雕,也称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因其图案多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回钩组成,故称“云雕”,日本称为“屈轮”。此种工艺是用两种(一般为朱、黑二色)以上的天然大漆在胎体上有规律地交替髹涂,漆层厚度累计达5毫米,再用刀加以剔刻,刀口上宽下狭,进刀深峻,棱面...
遗产编号 ⅷ-7 所属地区 山西·运城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运城市平陆县 申报日期 2006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窑洞土中生,院落地下藏,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绿树簇拥处,农家乐融融。”这一民谣,描写的是山西省平陆县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民居──地窨院。 地窨院又称“地坑院”、“地窖院”、“天井窑院”、“下沉式窑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