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泥塑技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手工技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ⅷ―24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吴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吴起县 申报日期 2007

 

  吴起泥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到两汉。它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种,一直流传至今,两汉以后,随着道观、佛寺、庙堂的兴起,促进了泥塑工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到了唐代,大兴佛寺庙宇,可谓泥塑工艺达到了顶峰,到了宋元、明、清、民国时代泥塑工艺继续发展,流传不衰,不仅塑佛像,而且延伸到小工艺品,到文革时期,伴随着“打庙宇、废四旧”,泥塑工艺也被推入了低谷,60―70年代处于沉没期,80年代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泥塑工艺浮出水面,才拥现出了“王画”牛来柱这样的艺人。

 

  吴起泥吴起泥塑经过文革“废四旧、打庙宇”活动的浩劫后,几乎消失,没有人从事该项技艺,80年代后,牛来柱(已故)在“王画”(已故著名的民间泥塑、画匠艺人)的带动下,又偷偷的从事该项技艺、在我县周湾、长城两乡镇又塑起佛像,并将该技艺传于其孙牛占英,90年代后牛占英将该技艺传于牛占金、张生耀、罗德奇、李志社、齐生成、张润梅等10余人。

 

  吴起泥塑是一项传统而常见的民间艺术,在其形成,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

 

  1、形体美观、形象逼真,吴起泥塑主要以佛像,工艺品为主,特别是佛像,形象生动地反映着每蹲佛像的特征和威仪。

 

  2、色彩鲜艳,稳重大方:和其它泥塑相比,吴起泥塑更注重于色彩的搭配,特别是佛像,色彩鲜艳而不失庄重、威严,能够做到体与神的统一。

 

  3、棱角分明,形影相映,吴起泥塑特别是佛像,棱角分明,形影相映,不仅要塑出真形,而且连其相隐相映的地方都要以形影相映的方式塑出来。

 

  4、艺术观赏与信仰供奉相结合的特征,吴起泥塑一但塑成佛像无论是庙宇上的大佛像,还是家中小佛像,都是人们观赏与供奉的“神”。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