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6月,以谢稚柳、启功为组长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8年,巡回鉴定遍及25个盛市、自治区,对208个单位和一部分私人收藏进行了鉴定,共过目古代书画61000多件,对全国数十家博物馆和艺术馆的现存藏品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鉴定、登…[全文]
一则消息引起人们关注:甘肃敦煌发现写有汉字的西汉麻纸,比“蔡侯纸”早113年。 最早的汉纸出自哪里?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地处中国西北的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曾多次出土西汉纸。1933年,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全文]
欣赏古画,既是享受,又是学习,如果走马观花,那可就是莫大的浪费了。 古画,是美术考古的重要资料。从古画中可以了解历史。今天能见到的历史记载,不可能包罗万象。有些问题,在历史书籍中查不到答案,但是在古画里却得到了解决,就是说,古画可以…[全文]
当代画家喜欢谈“感觉”,认为这是唯一,除此之外他就没有什么可依赖的了,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中国画家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受”有两种途径,一是感性的,另一个是理性的。因“感”而“觉”与因理性认知而“识”是差别很大的认知外物的方法,就画…[全文]
我的篆刻学习与创作偏爱“静气”。篆法、线条讲究“清”,“清则点画不混杂”;清而秀,秀生雅。刀法求内敛而心手相应。敛则线条少斑驳,行刀缓急有度,然后致明净,“划然爽目也”。章法注重端庄、闲雅。端庄易入静,闲雅不矜持,布局不恣肆。于字里行间欲透…[全文]
鹤在传统吉祥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仙风道骨和长寿的标志,也是高尚品德和尊崇地位的象征。 仙鹤为羽族之长,在吉祥鸟中地位仅次于凤凰。凤凰是皇后的象征,仙鹤则有官居一品的寓意,故明清时期一品文官的补服(官服)采用仙鹤图案。 …[全文]
战国书迹,世所不传。唐代书法史论大家张怀瓘《书断》说:“虞、夏、商、周之书,神化典谟,垂范万世。”所论上古三代之书,至少战国之书,为书法作品无疑。纸张尚未发明的时代,战国书法墨迹,多赖竹帛传世。然而,秦人一炬,永嘉之乱,使战国墨迹毁亡殆尽。…[全文]
在自甲骨金文直到篆隶楷行草诸体的演变中,对美的追溯并不总是与书法的规定轨道相吻合的— 飞白书的出现已是一个信号,不过它至少还要写;更有一种花体美术字,则纯出装饰,并连写与否也可置之不问。可以说,它是最地道的美术化的字体。因为它在书法历史中也…[全文]
提出“中国古文书学”,是目前各断代文书研究走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建立了这一学科,就能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整合各断代文书研究的特长,互相比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将中国古代文书和古代历史的研究推向纵深发展。 近代以来,中国古代史学界发…[全文]
我们有意在谷鲁斯这位洋人和陈绎曾这位古人之间拉亲家。尽管这会被读者讥为异想天开也罢。 元朝国子助教,外貌鲁钝甚至还有点口吃的陈绎曾,在中国书法史上并无大造就,但在书法欣赏史上却堪称是超一流的大人物。他对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作品的欣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