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体美术篆书的消亡之路
2015-04-15 21:03:05 来源:中国书画网 已浏览次
在自甲骨金文直到篆隶楷行草诸体的演变中,对美的追溯并不总是与书法的规定轨道相吻合的— 飞白书的出现已是一个信号,不过它至少还要写;更有一种花体美术字,则纯出装饰,并连写与否也可置之不问。可以说,它是最地道的美术化的字体。因为它在书法历史中也有一定的表现,故在讨论书体分类时也不可有意忽略。
春秋战国时的金文,就已有装饰一路风格。在东周晚期的一些青铜器铭文上,瘦长的字形和某些笔划的故意夸张,显然具备了装饰美的心态。汉代古玺印章中的缪篆,盘曲缠绕,相对于堂堂正正的秦汉篆书也是一种装饰体。不过,它们的美术化还很有限。鸟虫书能成为秦书八体、新莽六体之一,指明是“书播信也”,则知书法的需要是一回事,应用又是一回事。于是我们也才会在古战场两军对垒的阵前看到用花体鸟虫篆书写就的大军旗,它可以象征威严与战无不胜。也是一种美的标帜。不但军中用此,大的祭典、宫仪中也习惯用此。说它们不是书法吧?它们无所归属。说它们是书法吧?又与应用的文字工具书写毫无关碍。于是我们看到了有这样一种矛盾的存在:它的出现显然不是实用所致,它是纯粹唯美的;但在这个方面,真正的书法艺术却宁愿取实用立场,对这种唯美倾向不但不双手欢迎,反而严格与之划清界线,斥为异己。是艺术却又不取如此的唯美,在表面的不可思议中包含着一些艺术本体意识的深层探讨课题。
花体美术篆书从此就只能自谋生路。悬针垂露、倒韭僵波,名目尽管越来越繁多,但追随者好象反而越来越少。梁时庚元威有感于此,为之作了一个整理:在《论书》中竟列百体,还记载有以彩色为书者。至唐韦续《五十六种书》中再作罗列。但它还是不脱世俗之气,难以在正规的书法王国中立足,只得混迹于民间俗艺之间。究其原因,我想大约也是因为花体艺术篆字既是装饰描画而成,不合书写之旨,它只能列于美术字一列而难与真正的书法相抗衡的缘故吧?直至宋元以后,这类书写渐近消亡,其中当然有书法日趋文人化的历史原因在,但它自身的缺乏竞争力甚至生存力,也足以使治书法美学者为之深思一番。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