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陶瓷制品就是养一盆花也需要有一个陶制的花盆。那么第一个发明制陶的人是谁呢?据古籍载他名叫 宁封子是黄帝身边一个能工巧匠。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制陶的故事。 传说黄帝时期人们虽已懂得用火烧熟食物吃,但却没有锅、…[全文]
原始瓷器的生产,从商周到战国、秦、西汉时期都不曾中断。到了东汉时期,由于长期经验的积累,对原料的拣选,釉的配制和施釉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窑炉结构的改善,烧成温度的提高,烧成气氛的控制等许多方面,均具备了烧制瓷器的条件,因而在浙江上虞一带首先…[全文]
景泰蓝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北京工艺品。这种工艺品为什么叫景泰蓝?在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 说不准是哪一个朝代啦,只知道当时北京城里已经建了皇宫。 一天夜里,皇宫里起了一场大火,把摆满奇珍异宝的金銮殿烧成了一片灰烬。皇上大怒,就拿宫女…[全文]
话说有一年,阳翟(今禹州市)一带大旱。只见烈日炎炎,大地龟裂,禾苗枯黄。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驾祥云闲游到此,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发,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阳翟黎民百姓。 观世音想:“东海水深,取之不尽,何不用它一…[全文]
薄胎瓷又称脱胎瓷,用来形容它薄到几乎没有抬的程度。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其中修坯最艰难也最紧要。胎体成型后,待器内挂釉干涸,即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反复百次之多,才能将两三毫…[全文]
多角瓶是陶瓷瓶式之一,唐至五代流行,由三国、两晋时的谷仓罐演变而来。造型为上小下大的多重塔式器身,每级弧形台阶上装饰多个垂直或斜直的圆锥角。由于吴地方言中“角”与“谷”音近,故“多角”又寓“多谷”,江浙一带民间取其“五谷丰登”的吉祥之意。[全文]
瓶式之一,以瓶口似浅洗而得名,宋代南北瓷窑都有这种瓶式,以龙泉窑烧制量最大。 器形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洗口,直颈,垂圆腹,圈足;第二种为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第三种为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通体以数道弦纹…[全文]
盘口瓶是瓶式之一,流行于北朝至隋。盘口,短颈,平底。因瓶口像浅盘而命名。北朝的花瓶,腹瘦长,最大腹径在近底处。隋代的瓶则颈部细长,腹部较丰满,略呈椭圆形。明清时也有烧造,品种有青花、五彩、单色釉等。如天津博物馆藏的清康熙孔雀蓝釉盘口瓶,高1…[全文]
玉壶春瓶北宋时创烧。因宋人诗句中的“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瓶体。就瓷器类型所生产数量的比例来说,玉壶春瓶在元代远高于其他朝代,而实际产量则以清代最多。 艺术特点 玉壶春瓶宋时…[全文]
天球瓶的创制是受了西亚文化的影响,始见于明永乐朝。多为青花,口微侈,直颈,腹浑圆似球,平底。天球瓶作为明永乐、宣德以来的传统花瓶造型,宣德器较永乐器略显粗放,此后明代各朝都没有出现。清代康熙朝仿古之风盛行,天球瓶则多仿明初之器。雍正、乾隆时…[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