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行军打仗时,兵士们不仅要带着戈戟盔甲等作战之物,还要带着盛水造饭的工具,茧形壶便是其中的必备品。茧形壶,顾名思义,因形似蚕茧而得名,也有人叫鸭蛋壶。 说起茧形壶,它的作用可不小。它是生活实用器,用来贮水或盛酒,和同时代的其他灰陶比…[全文]
瓷盒,是由底和盖组成,生活日用品之一,用途很广。有盛装铜镜的镜盒、装药的药盒、盛装妇女化妆品的妆盒,而更为广泛的用途是盛装各种香料的香盒。瓷盒在各朝都有其经典的式样,这种圆形直身、盖矮底高的器型,创烧于唐,而流行于宋,是宋代整个社会最普遍使…[全文]
隋代陶俑与前代相比,又出现许多新的造型。如侏儒俑、僧俑、十二生肖俑等。其中生肖俑形式多样,在墓中置生肖俑,有祈祷亡灵顺生之意。 隋代女俑有两种形象,一种身材修长,秀眉凤目,发髻平阔、高耸如冠,身着窄袖长裙,裙腰高齐胸口,手持乐器或…[全文]
鱼耳瓶 瓶盘口,筒形颈,颈一旁对称的装鱼耳二个,斜肩,筒腹,暗圈足。通体施青灰色厚釉,内腹釉较薄。釉层开片较少,圈足底无釉,呈深灰色。瓶器形规整,制作精细,是龙泉窑中的精品。[全文]
郎窑红在烧成过程中变成绿郎窑,古人视为奇事,故称窑变。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绿郎窑的形成机理大体上和苹果绿差不多。从工艺角度找原因,也是由于器物上局部地区铜的富集所致。虽然郎窑红不用喷釉法而是采用浸釉法施釉,但由于古代对釉浆的细度和…[全文]
以铁为主要呈色剂的彩料,施于釉中或釉下,有的任其自然流淌变化,烧成后呈现褐色花纹,始见于西晋早期,普遍使用于东晋到南朝早期。唐代四川邛窑器大多在上釉以后用铁色料绘画。然后入窑一次烧成,谓之釉中褐彩。湖南长沙窑则用含铁色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全文]
相传徽宗有天晚上,梦到自己手持大笔,在钧瓷洗里一蘸,又在一面大鼓上一青,在鼓面上挥笔疾书,顿时鼓面上出现清雅秀丽,刚劲洒脱的字体。徽宗醒来后把这梦说给众臣,大晟府提举周邦彦,精通音律,很得徽宗的喜爱。他为徽宗圆梦说:“皇上梦中用的笔洗是钧瓷…[全文]
何谓豆?《说文解字》豆部:“豆,食肉器也”,即相当后来带高圈足的盘子,它是由盘和柄足两部分构成。《诗经大雅·生民》:“印盛于豆,于豆于登”。“豆醢也,登盛大羹也”。《周礼天官醢人》:“醢人掌四豆之实”。“凡祭祀,共荐羞之豆实,宾客丧纪,亦如…[全文]
民间瓷器,是相对于官窑而言的,由民间窑场烧造,解决民生所需的瓷器。在我国悠久的陶瓷发展史中,为统治阶级专门烧造陶瓷的官窑未曾出现之前,并不存在民间陶瓷这个概念。直到五代出现最早的官窑开始,才相对有了民窑,而由民窑所烧造的瓷器,自然就成为了民…[全文]
1974年初,湖南、山东、江西等历史上三大名窑所在地接到了中央布置的一项任务,为毛泽东主席烧制一套生活用瓷。接到任务后,这三个省倾尽所能,精心制作,在1974年10月按时拿出了各自的样品。结果,景德镇技高一筹,被选中。1975年元月,上面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