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瓷神台的神话传说
2012-10-07 18:00:42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柘城故城是豫东新石器时代至明代文化遗存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遗址保护面积为220万平方米,是商丘市面积最大的文化遗存。它可以充分反映柘城的历史沿革和城池的变迁过程,对地方史的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
柘城故城的形成,当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我县位居黄泛区,昔日黄河水患频繁,长期以来,县城周围土地被一次次黄水尘沙慢慢提高,而县城内地面相对低洼,给洪水以可乘之机。据光绪《柘城县志》载:明嘉靖二十一年,黄河决口,大水直泻柘城,城墙被冲塌,官府民居被淹,故城成了一片湿地,直至今日。旧北门遗址位于柘城县旧北门村东南角的旧北湖内,又称“旧北门大冢”,或“夏御叔墓”。
在旧北门村东南角的湖水中,有一个方圆170米,高出水面3米余的土堌堆,上面绿树成荫,中间建有三间小庙。这土台一色白粘土,土质坚硬,又含有大量的砂礓、贝壳,它就是瓷神台。说起瓷神台,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段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
那是明嘉靖二十一年,黄河泛滥,大雨连天。县城是城外高、城内低,洪水将县城围困,四周一片汪洋。县官老爷们见县城难保,便丢下满城百姓乘船南逃了。城里有一位英武美丽的姑娘名叫白瓷,一十八岁,为防洪水涌进城内,她带领百姓在城墙上筑堰抗洪。但终因洪水特大,眼看满城百姓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白瓷姑娘忧心如焚。这时,城内突然凭空一声霹雳,烟雾升腾,地陷3尺,白瓷姑娘转眼变成一块好大好大的土堆耸出水面。人们纷纷从四面涌来,爬上土堆。不少百姓得救了,而原来的官署民居荡无一存。从此,县城成了一片湿地。而那土堆历经朝代更易,风雨沧桑,依然如故!人们都说,这土堆是白瓷姑娘变的。
后来,这土堆上常常出现乳白色金边的陶瓷日用品,专供穷人使用。为了纪念白瓷姑娘,穷人都称这些瓷器为“白瓷”。不久,官府贪财,霸占了土台,并且从土台上贪婪地攫取瓷器。白瓷姑娘大怒,从此再也不出借瓷器了,而瓷神台却由此出了名。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