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编者注),中国画家和诗人第一次发现了自己。陆机作于公元300年的《文赋》是影响深远、充满激情的文字,正如诗人T·S·艾略特(T.S.Eliot)所说的“在辞藻和义理之间角力”一样,它讨论了诗歌灵感…[全文]
黄庭坚《砥柱铭》 弘一法师书法《悲欣交集》。 无论是到拍卖会上举拍,还是到书画市场买书画,藏家都会遇上书画辨别真伪的问题。尤其是当今造假仿造技术不断改进,一些所谓高仿品亦能蒙骗过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于普通藏家,甚至是对收藏与…[全文]
传统中国画种类很多,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各高所长,在表现方法上还分工笔、写意、双钩、没骨等。 过去二、三百年来,无论山水、花鸟等,传授方法主要是临摹老师的画,即…[全文]
章草的存在是书法史上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它的名称又是书法史上最纠缠不清的谜,名实相谬,莫此为甚。 至今为止,我们所知的对章草这个名称作解释的有五种:(一)宋陈思《书苑普华》引唐蔡希综《法书论》:“章草兴于汉章帝。”(二》唐张怀璐《书断…[全文]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的山水画等于没有艺术的生命力,也就不能感动人,这已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 意境的创造与产生,不是艺术学家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他是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感受、吸收再加上艺术家本人的自身生…[全文]
1983年6月,以谢稚柳、启功为组长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历时8年,巡回鉴定遍及25个盛市、自治区,对208个单位和一部分私人收藏进行了鉴定,共过目古代书画61000多件,对全国数十家博物馆和艺术馆的现存藏品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查、鉴定、登…[全文]
一则消息引起人们关注:甘肃敦煌发现写有汉字的西汉麻纸,比“蔡侯纸”早113年。 最早的汉纸出自哪里?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地处中国西北的新疆、甘肃、陕西等地,曾多次出土西汉纸。1933年,黄文弼先生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全文]
欣赏古画,既是享受,又是学习,如果走马观花,那可就是莫大的浪费了。 古画,是美术考古的重要资料。从古画中可以了解历史。今天能见到的历史记载,不可能包罗万象。有些问题,在历史书籍中查不到答案,但是在古画里却得到了解决,就是说,古画可以…[全文]
当代画家喜欢谈“感觉”,认为这是唯一,除此之外他就没有什么可依赖的了,但我想说的是,对于中国画家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受”有两种途径,一是感性的,另一个是理性的。因“感”而“觉”与因理性认知而“识”是差别很大的认知外物的方法,就画…[全文]
我的篆刻学习与创作偏爱“静气”。篆法、线条讲究“清”,“清则点画不混杂”;清而秀,秀生雅。刀法求内敛而心手相应。敛则线条少斑驳,行刀缓急有度,然后致明净,“划然爽目也”。章法注重端庄、闲雅。端庄易入静,闲雅不矜持,布局不恣肆。于字里行间欲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