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古木幽篁图轴》 古代画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莫过于具有传奇色彩的风流才子,号称江南四大才子的唐伯虎了。他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到处游山玩水,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然…[全文]
方维仪《蕉石罗汉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从成书于唐代大中元年(847),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始,至20世纪初的清代末期,在千余年的岁月里,以男性为…[全文]
在巴黎“重新发现了中国”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京,14岁起从事绘画事业,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师从吴大羽、潘天寿。性格叛逆的赵无极不愿接受传统…[全文]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刊载于2013年第二期《艺术财经》(拍卖史话连载) 季涛[微博] 1996年6月30日,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全文]
千年以降,山水中总蕴含着文人画家最纯粹的精神品格,他们时而孑然一身对河流山川抒胸中抱负;时而通过雅集相互砥砺,乐在其中。 时至今日,委身于现世的多元社会,心中能留一…[全文]
衡量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艺术是否卓越,我以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是否具有真正的大灵魂,是否具有独特的时代文化体认和生命表现。这种理念对当代国画家重新体认华夏本元审美精神那种…[全文]
知名画家萧海春谈松江山水与海派书画 说起海上画派,一般都是从任伯年、吴昌硕谈起,然而事实上,无论是存世最早的晋墨——陆机《平复帖》,还是元明书画大师赵孟頫、董其昌都…[全文]
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们用玉字组成不计其数的词,来表达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例如玉貌、玉体、玉女、玉容等等,并把为正义而死形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现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戴,或陈设,不过是寻常…[全文]
中国明、清玉器渐趋脱离五代、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同时,古玩商界为适应收藏、玩赏古玉器的社会风气,还大量制造了古色古香的伪赝古玉器。 质地鉴定 玉的涵义差别很大。古代玉器所用质料除硬玉…[全文]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崇玉、好玉传统,远到国家之宝,皇室之珍,镇国之玺,近到2008年奥运期间的玉奖牌都离不开玉。大到达官贵人家里玉的摆件,把件,小到市井百姓佩带的玉镯、玉首饰,中国人爱玉、敬玉、好玉、崇玉、藏玉的意识都达到了无以复加,顶礼膜拜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