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全文]
宗教作为人类的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从古至今倍受人们喜爱。佛教作为三大宗教之一,诞生已有三千多年,佛教传入中国更是已有两千多年。佛像是中国人接触最广、最久的雕塑艺术,支撑着古代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在众多艺术品门类里,收藏佛像会让人心生敬意…[全文]
青铜制虢季子白盘 提起青铜器,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鼎”,既有楚庄王“问鼎中原”的雄心勃勃,或者“司母戊鼎”的巧夺天工。中国古代青铜器家族,除了盛名在外的“鼎”,还有很多。…[全文]
鸟书,作为先秦的一种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代,新说继出,颇能新人耳目。欲知鸟书原委,还得先从宋代的一则政治故事说起。宋哲宗当朝,党争纷然,政治日非,绍圣五年新春之际,有个咸阳人叫段义的献上一方宝玺。那瑞宝色绿如蓝,…[全文]
若在中国丝绸之路上旅行,沿途会听到许许多多有关天马的趣闻,看到种种天马的神异形象。 在西安干陵,武则天和唐高宗山陵前神道两侧众多的石相生中,有一对雄健的石马,肩生双翼,那就是天马的石雕形象。 1969年在武威东汉古墓中出土的…[全文]
目前市场上大量的赝品应运而生,文物鉴定的要点如下: 1、古铜手炉基本上是手工制作的,而仿品绝大多数均是浇铸而成的。因此古铜炉可以从底足与炉身的连接处看到细小的焊缝,而仿品因铙铸而成,没有焊缝,炉底与炉身浑然一体;炉盖的做工也是如此。…[全文]
款识亦为铜器鉴定之要据,按古者金石上之文字,回者为款,凸者为识,且款居内而识居外;今则无论回凸,无论内外,统谓之为款,已不言识矣。夏周之器多款识兼有,商器多无款有识,秦汉之器有款者少,有识者尤少也。是古器之款识有无不定,铜器鉴定者不可据此以…[全文]
铜镜鉴定小谈:古代铜镜传世者甚少,最多数均为出土者。出土之铜器伪制甚易,参阅铜器之伪制方法即可明哓。惟铜镜之价值并不昂贵,如果照铜器之伪制,则作伪者非惟不能获利,且必受损失,故绝无伪制铜镜者。现在之所谓伪制者,乃系黏补铜镜耳。盖铜镜由地中挖…[全文]
青铜器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时间长了,呈青灰颜色,因以得名。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在青铜冶炼中加入锡可以改变其熔点和硬度这个道理,对用途不同的青铜器,采用不同的合金配比。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的《考工记》中,就有关于青铜器合金不同配比的记载:"钟鼎之齐…[全文]
酒,令人陶醉,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也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增添了光彩。它有德于人,这是一种酒德论。古已有之,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就嗜酒如命, “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著有《酒德颂》,说:“捧瓮承槽,衔怀漱醪”,当喝得醉醺醺,“无思无…[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