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图为莫高窟第130窟《盛唐的女供养人-段文杰临摹》。敦煌研究院供图 今年以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相继推出了莫高学堂等研学和体验项目,配以不同领域专家讲解的这类深度文化旅游体验,旨在将几十年积累的敦煌文化研究成果在民间传播和普及,满足越来越多对敦煌文化有不同需求的公众。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热爱敦煌的公众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就是来感受一下敦煌文化的魅...
前几天的全国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最好的保护。针对我国文物修复保护人才匮乏的问题,有政协委员表示,将建设“文物医学院”,培养更多“文物医生”。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让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利用的话题。 随着近年来文博事业发展带来的博物馆热,人们在领略文物之美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文物从被发掘到被修复,再到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整个过程。不久前,一个以“修复文物,遇见文明”为主题的H...
在一件件国宝中触摸文化的宝藏,于一封封家书中感受精神的传承……近年来,历史文化类电视节目走红,让观众看到“历史原来这么有料”。透过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
1月28日,在新时代圆明园发展思路专家研讨会上,圆明园公布大宫门考古遗址发现成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圆明园管理处对近5万平方米的大宫门遗址进行了四期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弄清楚了大宫门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布局、建造方式等,为以后的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宫门区域未来有望进行修复并向公众开放。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称圆明三园。其中圆明园的正门位于圆明园中...
“考古是什么?”“在野外挖东西” “找到古代的东西,拿回来研究”。“考古需要什么工具?”“要用铲子和刷子”……近日,在圆明园公共考古实践课上,来自北京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二年级40名小学生对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 课堂上,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圆明园历史及基础考古知识,带领大家在圆明园模拟考古区实地体验考古发掘工作,学习如何使用手铲、水平仪等考古工具,...
“考古是什么?”“在野外挖东西” “找到古代的文物进行研究”。“考古需要什么工具?”“要用铲子和刷子”.......12月21日,在圆明园公共考古实践课上,来自北京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40名二年级小学生对于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工作人员提出的问题回答踊跃。 课堂上,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的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解圆明园历史及基础考古知识,带领大家在圆明园模拟考古区...
全面提升博物馆的质量,除了管理制度上的健全、博物馆各项功能的有效运转外,还应把博物馆建设成为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和走入公众心中的文化中心。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展示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民族自信心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实,博物馆...
11月28日上午,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开馆。 航拍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位于瀍河区新街与九都东路口、洛阳民俗博物馆东侧,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馆内共设5个展厅、1个休息区,院落里的仿古连廊、六角亭、中式天井中庭建筑小品,以及展厅内的园林花窗、屏风、挂落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古朴厚重。 记者参观发现,...
恭王府“棣华轩”文化空间 作为恭王府艺术系列展览的延伸空间,“棣华轩”以传统文人书房的形式于17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游客在参观古建、园林、艺术展览的同时,还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人书房的文化魅力。 恭王府是我国唯一的清代王府文化研究中心、文献资料收藏中心、王府文物收藏中心和王府文化展示中心,2012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7年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棣华轩’位于恭王府...
据悉,墩汉墓(即海昏侯刘贺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10月31日正式开工,预计2019年年底前面向公众开放。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党工委书记叶明和介绍说,墩汉墓及墓园是海昏侯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展示工程方案将分两期进行,将遵循“考古先行,不改变原状,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原则设计,最大程度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为后续考古工作及进一步保护展示工作留出余地。 ...
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墎墩汉墓(即海昏侯刘贺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项目10月31日正式开工,预计明年年底前面向公众开放。 记者了解到,墎墩汉墓及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内容包括除刘贺及夫人墓、车马坑遗迹以外的袱葬墓墓前的祠堂遗址保护展示,东门、北门及门阙遗址保护展示,园墙、水井遗址及主墓前的祭祀建筑遗址等的保护和展示,项目共占地约4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内容将包括刘贺及夫人墓...
“大辽五京展”展品——鸳鸯形三彩壶 连晓芳 文/图“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10月13日,首都博物馆里传来嘹亮歌声,在地下一层七彩坊举行的“学契丹诗,唱契丹歌”活动中,30名青少年观众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唱这首反映契丹人独特生活习俗的风土歌。与此同时,在内蒙古赤峰市旅游形象大使——卡通人物耶律小勇的陪伴下,通过首都博物馆微信平台报名前来的160名...
2018年10月28日,叙利亚国家博物馆的“重新开放”仪式。(图片来自《西雅图时报》网站) 德媒称,时隔六年,位于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10月28日报道,10月28日,位于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国家博物馆时隔六年多再次向公众开放其丰富的文物馆藏。直到几个月前,叙利亚政府才收复了叛军在首都周边占领的所有地盘。 报道称,叙利亚政府官员、外国考古学家和修...
埃及文物部日前在首都开罗以南塞加拉地区为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一座古墓举行开放仪式。这是古墓自1939年被发现以来首次对公众开放。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穆斯塔法·瓦齐里告诉记者,这座古墓位于埃及吉萨省塞加拉地区,古墓主人名叫梅于,在古埃及第六王朝(约在公元前24世纪到公元前22世纪)末期担任大臣。古墓1939年由埃及考古学家扎基·萨阿德率领的埃及考古队发现。 据瓦齐里介绍,这座古墓拥有一...
9月8日,在埃及吉萨省塞加拉地区,一名男子在古墓内拍摄。 埃及文物部8日在首都开罗以南塞加拉地区为埃及古王国时期的一座古墓举行开放仪式。这是古墓自1939年被发现以来首次对公众开放。 9月8日,在埃及吉萨省塞加拉地区,一名男子在古墓内拍摄。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