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曲阜的孔子博物馆即将向公众开放,“尘封”已久的衍圣公府家藏文物将露出“真容”。据悉,孔府馆藏文物共分陶瓷器、珐琅器、玉石器、织绣品、书籍、竹木牙雕、钱币等34类,馆藏34万余件/套,大多是原衍圣公府家藏,部分为建国后搜集或出土。
1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馆,将常年对公众免费开放。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位于下关人民街一座古老的四合院内。据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统计,截至目前,大理州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24位,其中,国家级6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408项,其中,国家级16项。 大理州非遗博物馆的线上馆,融E购大理旅游商城非遗精品馆也同步上线了,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共同把大理...
日前,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苏州城墙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湖山之间——木渎古城考古成果展”系列活动,邀请参与者听讲座、看现场,体验考古工作的科学与严肃。 11月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唐锦琼在苏州城墙博物馆给公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考古视野中的城》。唐锦琼依托城址考古的最新资料,为听众剖析了考古对古代城址观察的独特角度,指出了古代城址相较于一般性聚落的基本特征,以及对苏州城市...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日前在武汉闭幕。包括“现代人类多地区起源”、“江西海昏侯墓谜团”、“石家河文化新出土精美玉器”等公众热切关注的考古问题领域获得学者最新表述。 公共考古在我国起步较晚,诸多考古新材料与新成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不能被公众所认知。如何面对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考古知识以及考古现状的需求,成为考古学界的课题。 中国社...
今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武汉举行,该会首次安排面向公众的系列考古讲座,解读国内外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 此次系列考古讲座共7场,分别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省图书馆、省博物馆举行,主题涉及“良渚古城考古”、“发现海昏国”、“三苗与南土”、“音乐考古”等。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今天上午10时将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做主题为“三苗与南土——湖北...
近日, 两则被网友、媒体纷议的文物保护工程问题引爆公众眼球。一为山西洪洞广胜寺,有位从事壁画修复的美女一不留神成为“网红”,先是网友狂赞, 继而有网帖质疑其技术方法有问题,担心不当修复会造成壁画损坏;二为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因媒体热议而引起网上“围观”。 遗憾的是,面对外界质疑、追问,我们的文保机构在回应时,总是首先强调工程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审批规范,施工单位资质达标, 招...
“Very impressive(印象非常深刻)!”9月18日,“博博会”期间,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苏埃·阿克索伊在四川博物院参观了《茶马古道》展览和四川汉代陶石艺术馆后,兴奋地说道,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这几天您参观了四川的博物馆,您对它们的印象如何? 苏埃·阿克索伊:目前我只参观了成都博物馆和四川博物院的部分展厅,但四川的博物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最让我感到震...
图为下寺水神庙壁画,网红女壁画师的工作场地。 东方IC 图 日前,网帖《她有一张金喜善的脸,却在山西的一个寺庙,爬上爬下修了两年壁画》的火热,让一位修复文物的80后女孩备受关注。随后几天,该女壁画师又遭到网友质疑,认为其修复手法很不专业,不是在修文物而是在毁文物……一时间,关于文物保护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京华时报》9月19日) 先前还是赞誉满满,之后就发生了戏剧性反转。在自媒体时...
八宝书写经书、合金铜质团龙纹松赞干布像、巨幅唐卡……位于布达拉宫珍宝馆的“布达拉宫精品文物展”9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公众可在此一睹布达拉宫收藏的稀世珍品。 据布达拉宫管理处副研究员边巴琼达介绍,主办方从布达拉宫数以万计的藏品中挑出了105件(套)精品文物呈现给公众。展出的唐卡、造像、法器、瓷器、玉器等大部分展品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其中,此次甄选的唐卡涵盖了尼泊尔、齐岗、勉唐...
近日,一位来自山西的年轻壁画修复师在微博走红,凭借微博中“我在洪洞修壁画” 的工作日记及高颜值,引起了大批网友的称赞,“长得像金喜善,既有颜值又有情怀,太棒了”。然而,这些天,这位女壁画师却又开始遭到人们的质疑,质疑者认为其文物修复水平和能力,不是在修文物而是在毁文物。(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一位年轻貌美的美女,有着明星般的面容,却甘愿整天埋头于古建筑中,做着壁画修复的工作,在不少...
和山计划剪彩仪式 中国文物网讯 8月23日下午,和山计划发布会在中国油画院学术讲堂举办并圆满结束。发布会由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唐尧主持,研讨会主要人员包括广安官厅公共艺术小镇主人邓含晖、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孙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伟光、清美雕塑系博士生导师许正龙、和山计划艺术总监杨路佳及第一、二期驻留艺术家卢征远、王恩来等人。 “和山计划——官厅...
近年来,公众考古是学界亮点。各类丰富多彩的公众考古活动层出不穷,公众考古论坛相继举办,微信上考古类公众号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公众考古的事业中来,在一些高校还开设了公众考古专业及课程。 公众考古缘何如此火爆?这与考古学的内在需求及公众的好奇心有关。我国考古学近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断有重大的考古发现。作为一门学科,我们的成果不能仅仅在圈子内分享,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依托正在陕历博展出的“梵音东渡·日本 醍醐寺 国宝展”, 陕西历史博物馆 12日首次面向社会公众举办专业学术论坛,以学术论坛+展厅体验结合的方式,介绍西安青龙寺与日本 醍醐寺 的历史渊以及佛教密宗相关背景知识。这是 陕西历史博物馆 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所作出的新尝试。 论坛上,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韩钊《青龙寺与 醍醐寺 —兼论唐代密宗东传的路径》为题,通过80多张图片,讲述了 醍...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受邀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作了一场题为《美在博物馆》的讲座。在讲座开始之前,陈履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多年来具有非常丰富的博物馆考察见闻的陈履生,在访谈过程中对深圳的文博事业发展提出不少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我们缺乏有特色的博物馆 记者:您对深圳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向来比较关注。在深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较为匮乏的背景下,您认为深圳的博物馆可以怎样避短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