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大宫门百年来首次亮相 今后有望向公众开放

  1月28日,在新时代圆明园发展思路专家研讨会上,圆明园公布大宫门考古遗址发现成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圆明园管理处对近5万平方米的大宫门遗址进行了四期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弄清楚了大宫门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布局、建造方式等,为以后的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大宫门区域未来有望进行修复并向公众开放。
  
  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称圆明三园。其中圆明园的正门位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南端,通常称为“圆明园宫门”或“大宫门”。 大宫门是圆明园的正门,建成于雍正三年(1725),该区域包含大宫门、二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东西配殿、朝房和茶膳房、值房等建筑,是一组功能性强,建筑物密集的大型建筑群。历史上大宫门片区是圆明园的前朝区,是圆明园三园中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宫门区,居圆明园四十景之首。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宫门被焚毁。后来,同治皇帝重修圆明园,重点修复了大宫门,但并未修复完成就停工。大宫门在随后的100余年时间里逐渐荒废。
  
  大宫门是当前圆明园三园中唯一尚未恢复正门功能的区域。经过考古发掘,现已基本发掘清理出六处主要建筑遗址和部分河道以及道路广场,基本弄清楚了大宫门外朝房、水道等的形制、布局、建造方式等,为以后的保护展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考古中还新发现了两条排水道,这两条水道在目前所能看到的几幅样式雷图档上均未有显示。根据排水道与墙基的关系判断,排水道与朝房为同期遗存。这一发现为研究大宫门外排水系统提供了参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外,考古专家还在水道壁上发现了闸槽,找到了大宫门外水道由明转暗的结点。依据样式雷图档,并结合实际发掘情况,水道修砌工整,应主要作为景观来设计。从样式雷图档上看,大宫门外水道南段很大一部分为明道,可以直接看到水道里面清澈而汩汩流动的水流。而排水道的修砌主要是为了它的实际功用,做法相对粗糙,所处位置也较为隐蔽,远离皇帝通行的御路,在两道围墙之间,为视线所未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了解,已发掘的大宫门片区遗址内容丰富,遗存清晰,明确的揭示了大宫门历史格局,为研究和修复这一片区历史景观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证依据。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对大宫门遗址、东西门罩遗址、东西外朝房遗址、东西外转角值房遗址和大影壁进行覆罩保护展示,对平桥遗址、金水桥遗址和河道遗址进行原址露明展示,对大宫门遗址区进行环境整治。
  
  圆明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圆明园大宫门遗址区的恢复将有利于提高民众对圆明园总体格局的认识,完善圆明园文化内涵,了解中华民族曾经的灿烂文明与辉煌成就。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