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釉双系卣 青釉双系卣,高23.7cm,口径11.7-10.6cm,底径16.4cm. 卣直口,短颈,平肩,垂腹,腹下饱满,圈足外撇,通体呈扁圆形状。卣的肩部前后两面各贴塑兽首,其下各立一系。肩左右两边分别塑有龙首系,龙鼻下卷构成圆环。两对系大小相间,形成稳重平衡之美。施青釉,釉面匀净,微黄。外壁上部印纹饰4组:中间为4行菱形模印纹饰一周,其上下分别戳印圈点纹,最下方由一周山形纹托起上...
唐代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椰枣纹瓷壶,出自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高2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5.8厘米。该壶为大口,圆唇外卷,短直颈,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双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饰模印椰枣纹贴花,上涂褐色斑块;胎色米红,外施白色化妆土,没上化妆土的部分颜色青黄,形成鲜明对比;通体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薄、开细小片,釉色均匀,略有垂釉现象;器内...
这件粉青釉琮式瓶(见图),高27.8厘米,腹径12.5厘米,口径9厘米,足径10.8厘米。圆口,短颈微撇,平折肩,方体,圈足,足底露胎。通体及底部满施粉青色釉,底书青花“大清光绪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器身四周浅浮雕八卦图案,八卦图案为突出的阳文且略长。此瓶现藏于陕西省文物总店。 从器型来看,琮式瓶的原型为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的重要礼器之一。据战国«周礼·...
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据考证烧造时间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二十年间,因烧造时间短,数量少,在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之说。汝窑瓷器如此珍贵,在博物馆界和收藏界无不以收藏到汝瓷为至高荣誉。汝瓷现今传世不足百件,天津博物馆却珍藏着两件汝窑盘,故十分珍贵。盘高2.8厘米,口径17.2厘米,底径9.2厘米。口外撇,曲壁,圈足外卷裹釉。通体天青色釉,...
201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海巡展日前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本季的焦点拍品是来自乐从堂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是目前仅存于私人收藏的4件汝窑器具中保存最完好、品质最佳的一件,预计拍卖成交价将突破1亿港币。 北宋汝瓷位列中国陶瓷之首。据不完全统计,传世汝瓷约86件,皆为博物馆典藏,属私人收藏者屈指可数。香港苏富比方面介绍,此次现身的汝窑笔洗直径13厘米,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形...
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秋拍将于10月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据了解,此季拍卖焦点是来自乐从堂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为四件仅存于私人收藏的传世汝窑之一。与此同时,明宣德青花夔龙罐、明宣德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合盌、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等都将亮相拍场,本季六场中国艺术品拍卖共推出230余件拍品。 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 北宋汝瓷是中国历代享负盛名、且后朝推崇仿制之品。苏...
此件龙泉窑梅花盘是元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此盘在整体造型上布局合理匀称,装饰纹样线条优雅,其精湛的工艺和超凡的艺术效果密切结合,相得益彰,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精品,也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珍品。 盘浅腹,圈足矮小,形制为元代流行样式,但作五个花口甚少见,一般都是六出花口。内足在釉上堆贴梅树及月亮,呈红褐色,树下方刻水纹及梅月倒影。釉呈梅子青色,青翠欲滴,温润如...
与越窑一致,婺州窑的鼎盛期在于唐宋。在当年婺州区域(今浙江金华、衢州江西玉山一带)已发现窑址400多处。陆羽《茶经》有精典评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列全国第三。可见当时婺州窑瓷品为筵宴茶道所广用,品位很高。 2010年秋末,金华市区东孝街道一座宋代早期古墓,出土一件青釉瓷碗。口径21.8厘米,底径7.5厘米,高7厘米。敞口,腹缓收,平底。碗的线条显得比越窑丰满,又兼之越窑灵秀,具...
碗径16厘米,直口微内敛,深腹。底内凹呈鸡心状,宽厚圈足,足墙略外撇,圈足内有乳突状凸起,胎体较薄,胎质较细,胎色土黄,碗内施满釉,碗外壁施釉不到底,釉层较厚,呈半透明状深天青色,尤其是碗口沿处有两块紫红色斑纹,发色美丽,结合其器型,胎釉、釉层呈色等方面特征分析,应为元代北方窑场烧制的钧窑系产品,且碗无破损,品相,发色完好。市价在3万元左右。
青釉盘口壶是隋代寿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型。这件寿州窑青釉莲瓣纹盘口壶(图1),高36.8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1.8厘米。壶盘口外撇,长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壶的肩部置六个圆孔桥形系,系与系之间刻划两道凹弦纹,上腹部饰一周覆莲瓣纹,腹中部饰一周仰莲瓣纹,两组莲瓣纹间刻两道凹弦纹分隔开。壶身大半施釉,釉色青翠,玻化程度较好,晶莹透亮,略有细小的开片。腹中部向下腹部有自然垂釉现象,俗称“蜡泪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精致美观的瓷器是中国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词的英文名称“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 在郑州商城未发现之前,人们都认为瓷器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但是,1965年在郑州市铭功路商代墓中出土的原始瓷器,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点。瓷器是用高岭土烧制的,由于烧制需要较高的温度,还有施釉的工序在里面,所以瓷器的烧制难度要比陶器高的多。在郑州市铭功路...
虎子因形如虎而得名,始见于东周,流行于两汉,盛于六朝,衰落于隋唐。虎子是汉、六朝时期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之一,关于它的用途,当今研究界有两说:一说是盛溺的亵器,一说是盛水器。“虎子”一词出于汉代,《周礼·天官·玉府》“凡亵器”,郑玄注引郑司农云:“亵器,清器,虎子之属。”《史记·万石君列传》集解引贾逵解《周官》:楲,虎子也;窬,行清也。”《说文解字》释“楲”曰:“楲窬,亵器也。”贾逵是东汉人,他解释...
罐高18.5厘米。冬青釉又称“东青釉”,青釉之一。据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为北宋时汴京东窑所烧(在今开封陈留),所以称之为东青釉。东窑的特点是器的口、足色泽较深,与官窑相似,不同的是釉面没有开片纹。然而,由于时代久远,窑址无处可寻,难以目睹史籍中记述的东青釉真面目。 目前所见冬(东)青釉,部分为雍乾时期烧造,部分为嘉道时期烧造。釉面光润,呈色稳定,以豆青为主色调,足大多刷黑褐色护胎汁。雍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