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此明初花盆以厚润、艳丽的天青、紫蓝或紫红等釉色及优美雅致的器型著称,一直得到明、清各朝帝王珍重宠爱。现拍品盆底刻“二”字款,是同类中极少见的大器。它们代表着上海金石古董的精萃的乐山堂御制瓷器传统。
该砚滴高5.5厘米,长8.5厘米,宽6厘米。母蛙体态丰硕,昂首注目,警觉地注视着前方,蛙背上落一片荷叶,伏有一只嬉戏幼蛙。母蛙嘴部有出水圆孔,背上荷叶边微卷起,叶片中心隐藏一进水孔,且能控制出水大小。其构思精巧,实用功能与器物造型完美相结合,为研墨滴水之用,是砚台配套器具。 其制作手法为手工贴塑捏制,采用浸釉法,以手指捏住蛙型器底足部位,将器物浸于釉水中而后提起晾干,入窑烧制成器。该器底边露...
此壶高8.3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8.5厘米。 器造型端庄,釉汁莹润。肩至上腹部压印由菱形网格纹组成的宽带纹与倒三角图形,主题图案为堆贴朱雀、双凤、仙人骑神兽、辟邪的模印纹。纹饰规整,小小菱形网格中,细如游丝的十一根纵横线条(横五纵六)根根清晰,为同类纹样中少见。而三角形图案之美,主题装饰之精湛,亦为同期青瓷中罕见。 “唾壶”,即“渣斗”,属卫生用具,因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所...
鬲式炉 北宋"靖康之难",宋高宗赵构迁移东南,定都临安(今杭州)。于绍兴十三年,由皇家投资并由宫廷内务府的窑务机构主持,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了"修内司官窑",并在杭州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南宋官窑集中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宫廷及达官贵人所需的青瓷,这是北宋汴京官窑的延续,历史上称之为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紫口铁足,为旷世挚珍,历来声价奇巨,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云:“官窑瓷宋修内...
耀州窑位于西安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铜川市黄堡镇。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此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创烧于唐,五代成熟,宋代鼎盛,止于明代中期。宋代是该窑烧造青瓷的鼎盛期,窑场为了保持和发展它在晚唐五代时期北方青釉瓷的领先地位,保持原有销售市场和争夺占领新市场,在制瓷工艺上有了很大的革新和创造,它以盛产独具风格与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釉瓷,成为北...
南北朝青釉六系盘口壶 盘口、直颈、丰肩、园鼓腹、平底;盘口下对称有两条小系,肩上四面有六条桥型系,呈两双两单状排列;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润泽,开有细密的深色纹片,积釉处呈绿色;平底无釉露浅灰色胎,胎质较为酥松有孔洞。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陶瓷工匠们通过不断地改变釉子的配方,使得早期并未完全成熟的“成熟青瓷”正直定型并就此延续到了今天...
此瓶高45厘米,敛口,斜短颈,圆肩,腹下敛收,外撇圈足。 通体施翠青釉。盖覆斗式,三阶式盖面,宝珠钮。整器弧线明显,釉色翠绿,明初时属酒器类。 在佳士得(香港)2013年春拍“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拍出1383万港元
小盘口、束颈、丰肩、圆鼓腹、平底;肩上对称有双系,一侧有短流,饰为鸡首型,中空可供出水,另一侧有把,连接肩部与口沿;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釉层较薄,部分区域开细碎之纹片,底部无釉,露灰白色胎,胎质较为疏松,有气孔;器身点饰褐彩,随意成型,是东晋时期浙江西部德清窑口产品。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壶,但是早期的壶主要是取水用具,如新石器时代的壶,底部是尖的,适合在垂直方向取水。后来逐渐演变成水器...
历代陶瓷器中,以鱼纹做辅助纹饰常见,以鱼形为主体则少见 这件唐黄堡窑青釉双鱼瓶为双鱼合体型,鱼口即为瓶口,小口圆唇,高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器表光素无纹,肩部饰对称鱼眼,腹部双侧有鱼鳍及鱼划,两侧有四只贯耳便于穿绳提携。 鱼与人类的关联由来已久,世界各地的远古岩画,如狩猎、放牧、捕鱼等画面出现得最多,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之中,鱼纹也是常见纹饰。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鱼...
此件三足弦纹炉仿官窑而制,直口筒腹,下承三足。造型古朴典雅,形体庄重,敦实憨厚,圆浑秀美。通体饰以弦纹三道,施仿官釉,胎骨较厚,釉呈粉青,釉色滋润如玉。釉面布满大小纹片,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古拙而不失俊美。紫口铁足,器内多块红紫窑变斑(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窑耳。一窑烧出器皿,时有窑...
这件清康熙冬青釉刻祥云纹马蹄式水盂(见图),器敛口,口下渐丰,平底内凹,形成浅圈足,因形似马蹄,故谓之“马蹄式水盂”。通体施冬青釉,以浅浮雕技法刻祥云朵朵,灵动而飘逸。唇口留白,通体施冬青釉,底施白釉,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青釉色青中闪绿,色泽青翠。此器原为沈阳故宫之物,现藏于镇江博物馆。 马蹄形水盂创烧于康熙朝,流行于康、雍、乾三朝,是当时流行的文房用品,甚得文人雅仕之青睐。(江苏...
图中所示,为镇江一南朝墓出土的2件瓯窑青釉唾壶。其中,大的高13.5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14厘米;小的高9.6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9.5厘米。盘口外侈,短颈,扁圆腹,假圈足。胎浅灰白色,较疏松,全器施釉,釉色青绿,釉面光洁明亮,玻璃质感强。(江苏镇江 刘丽文)
束口、鼓腹、圈足;内外满施青釉,釉层肥厚,釉色泛黄,足端有六处支烧垫条痕迹;外腹刻大瓣之双重仰莲纹。 水氶亦称为“水中丞”,文房用具之一种,用于盛装研墨用水,一般还配有或金或银或铜或玉所制之小勺。同样功能的还有水注,类似缩小的壶。 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文字,而文字的记录需要有专用的工具。现在可以看到最早的文字是刻划记录的,如陶器上的刻画纹、甲骨文、金文等,但是可以肯定很早就出现书写...
唐黄堡窑青釉双鱼瓶 这是一件唐青釉双鱼瓶。瓶制作成双鱼合体型,鱼口即为瓶口,小口园唇,高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器表光素无纹,肩部饰对称鱼眼,腹部双侧有鱼鳍及鱼划,两侧有四只贯耳便于穿绳提携。 鱼与人类的关联由来已久,鱼恐怕是人类最早能够获得的非植物性食物之一。世界古人类的生发和繁衍,无一不是泮水而生,中华文明的两大源头,同样离不开黄河、长江两大水系,这与古人类捕鱼而食具有直接的关...
镂空圆球形盖,带钮,下承托盘式座;施青釉,釉层闪褐黄色,露胎处带窑红,为早期越窑产品。 中国陶瓷自西周开始出现原始青瓷,延绵千余年,在东汉末年开始出现成熟青瓷,三国时吴国的越窑就是成熟青瓷最先出现的原产地。近来考古人员在浙江德清亭子桥发现战国时期古瓷窑,出土了大量形体巨大,质量优良的瓷制礼器和贡器,一些产品已经完全达到成熟青瓷的等级要求。有专家认为根据这个情况,可以将成熟青瓷的行程年代从现在公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