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窑鼎盛时期的青釉瓷碗
与越窑一致,婺州窑的鼎盛期在于唐宋。在当年婺州区域(今浙江金华、衢州江西玉山一带)已发现窑址400多处。陆羽《茶经》有精典评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列全国第三。可见当时婺州窑瓷品为筵宴茶道所广用,品位很高。
2010年秋末,金华市区东孝街道一座宋代早期古墓,出土一件青釉瓷碗。口径21.8厘米,底径7.5厘米,高7厘米。敞口,腹缓收,平底。碗的线条显得比越窑丰满,又兼之越窑灵秀,具有五代北宋风格。其釉色青中泛黄,给人以清波荡漾,又带有稻花成熟色泽的美感。虽经千年土蚀,却仍透出较强玻璃质感,施釉均匀,未见积釉、流釉,腹部黏有少量窑渣。釉面已老化,内外布满鱼子般冰裂纹,纵横交错,以纵向为多。与越窑、瓯窑相比,釉面更有一种厚实的感觉。胎质坚致,叩音清脆。底部支烧痕迹明显,但与越窑支烧也有细微区别,集中在底心,而不是底圈,自然渗出深浅不一的褐色火石红,并蒙上了一层深浅不一的白雾状沁色,很有岁月的沧桑感。
无疑,这是一件婺州窑的精品。在断代上,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断晚唐五代比较适宜,此碗的造型看,具有晚唐五代的大气雍容,比较丰满,又胎质淘洗细致,呈现灰白色,与晚唐五代婺州窑特征相符。另一种意见,主要引用贡昌先生《婺州古瓷》(紫禁城出版社1988﹒11)上对五代北宋婺州窑碗的研究成果:“碗,一般口微敞”,“大都是口径大于足径的一倍”,“一般五代的碗,口径与圈足直径相比为2:1;北宋早期为2.4:1;中期为3:1”。而此碗口径21.8厘米与足径7.5厘米,是2.9:1,与贡昌先生研究的北宋早中期婺州窑碗口径与足径比例相符。笔者认为,无论是五代还是北宋,均属婺州鼎盛时期代表作。如此精湛完美的婺州碗,并不多见。
有一种观点认为:婺州窑是一个越窑阳光下,非常努力的窑口。这是对婺州窑的褒扬。但也不全对。婺州窑应是在汉唐两宋时期,与越窑一起闪烁着中华民族瓷文化光辉的一个窑口。不然,陆羽的《茶经》也不会单列婺州窑。从上述新出土的婺州窑碗来看,其造型、线条、釉色、胎质无不可与越窑媲美,而又具备自身特色。这与时代背景有着深刻联系。五代,婺州地属吴越国。公元900年,吴越王钱鏐驻跸金华侍王府,手植双柏,修筑城墙。从近年考古发掘及考证来看,吴越向宋朝廷极尽献媚,一次进贡瓷器竟达五万件。其中,不仅有越窑,也有婺州窑精品。因此,这一时期婺州窑产品包括上述的青瓷碗,与越窑精品相似,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