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个元旦假期,叶兴源一有空就要在老仓山的仓前街里转悠转悠,不为别的,只因为这里有许多被列为文物的老建筑,例行巡查必不可少。 叶兴源告诉记者,自2015年仓山区在全省首创区级文物登记点挂牌以来,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39处不可移动文物挂上了保护牌。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仓山区的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看到,附近的美国领事馆、蔡志远故居、安澜会馆等十多处老洋房的修缮工作已接近完工。作为老福州文...
资料图 图文无关 12月22日,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在市图书馆顺利开展,标志着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巡回展正式拉开序幕。 此次展览介绍了慈溪市一普工作的相关情况,根据普查数据显示,慈溪市国有单位中登记有文物收藏单位9家,可移动文物共计3390件(套)(其中国有文博单位藏品3225件(套)),藏品类别涵盖瓷器、书画、钱币等29个类型。巡展按照藏品类别,挑选...
日前,河南省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在郑州举办“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平台(二期)骨干培训班”。来自各省辖市、县(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以及省直文博单位的数据管理人员等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传达了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平台(二期)骨干培训班”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二期信息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培训了《文物局用户功能详解》、《文物收藏单位用户功...
12月13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期)进行结项验收。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研究员李化元、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吴来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龚德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胡东波等专家以及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赵剑飞参加了结项验收会议,会议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主持。 专家听取了甘肃省文物考...
记者12月20日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获悉,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近日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时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4825处。 王红光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14825处。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00多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名录85项140处,省...
15日,记者从全省文物工作电视会议上获悉,泰安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可移动文物25601件。 在泰安市普查极组织协调下,2016年10月,泰安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泰安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验收报告编制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泰安市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共33家,登录可移动文物数量63988件/套,实际数量170096件。 其...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 “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现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广东国宝一次看过瘾 2012年10月,国务院启动对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认定和登记工程,俗称“国宝大调查”。随后,广东省政府亦部署全省文物普查工作。 2013年到2016年的四年间,全省4000多名普查工作者,摸查了403家国有单位的文物收藏情况,记录了82...
日前,“乐邑嘉藏——乐清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暨《乐邑嘉藏-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编》首发式在乐清市博物馆举行。 为全面摸清乐清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家底情况和保存现状,乐清市于2013年4月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量身高、测“三围”、称体重、判断“年龄”、记录“健康”程度,经过各部门和文物普查队员近四年的共同努力,普查在乐清全面铺开,覆盖了全市590家国有单位...
资料图 日前,乐邑嘉藏——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开幕式在乐清市博物馆举办。 本次展览是为了总结和宣传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成果,展览精品多、门类全,展出的76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不乏国家二级、三级珍贵文物,有些文物是首次向社会公众展出,体现出乐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展览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为主线,分为“吴带当风”“玉之美者”“...
11月29日,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陈天会督办重点提案时表示,我省农村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大、分布广、产权复杂且地处偏僻,也是文物中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和社会高看一等、厚爱一分,加强保护、泽被后代。 提案督办座谈会上,主办单位省文化厅、会办单位省编办介绍了提案办理情况,省财政厅提出意见建议,提案单位省台盟对提案办理表示满意,省政府督查室现场督导检查。 陈天会说,从督办情况看,我省近年来...
资料图 图文无关 11月25日下午,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派员赴东钱湖管委会社管局对“宁波市不可移动文物记录档案数据库”和“宁波市‘十三五’文物保护项目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指导。至此,为期一个月的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信息数据库和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信息报送等现场督导工作告一段落。此次督导工作做到了各县(市、区)全面覆盖,为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打下了扎实基础。 “宁波...
日前,“溪上遗珍——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慈溪市博物馆正式开展,标志着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并进入成果转化和利用阶段。 自2013年始,慈溪市文广局根据国家文物局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部署,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历时4年对全市19个行业系统的664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并完成所有普查文物的藏品认定、信息...
日前,由余杭区文广新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余杭遗珍——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集萃》一书正式出版。 该书采用了文物质地和功能并举的分类方法,从区内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所收藏的文物中甄选出310件可代表23个类别的珍贵文物。并采用分述的方式,对各类文物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藏品特征和意义等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同时,对拨交而来的考古发掘品,在“文物来源”中标注出明确的地点、墓号及器...
为打造一个仿古街区商业项目,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政府拆除了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古老民居。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就此提起了环境公益诉讼。 近日,这起“破坏不可移动文物”案件在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包括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政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内的被告全部到场出庭。当天庭审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后进入休庭,截至目前还未有...
11月22日,由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片羽吉光——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余杭博物馆正式开展。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姝等领导,以及杭州市部分文博单位、余杭区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并一起参观了展览。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为全面掌握全区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健全文化遗产保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