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宝大调查 93万件可移动文物获身份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日上午,被称为“国宝大调查”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会议在北京国务院小礼堂召开。记者从杭州分会场了解到,浙江的两家可移动文物普查单位——温州市文物局和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被表彰为“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单位”。经过5年的摸底调查和文物认定,浙江65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的938104件(套)可移动文物,都配备了“身份证”。

 

  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隐身文物”惊艳亮相

 

  简单地说,可移动文物就是能够在展厅中看到的文物。2009年,我国完成了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而可移动文物普查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不同于其他地区,浙江的可移动文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以杭州地区为例,杭州辖区内的文物高度密集于杭州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周边文物又以良渚遗址为次级中心聚集,其余则广泛分布于周边各区县市。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工作人员斯彦莉告诉记者,杭州文物特色集中于四个时期:良渚时期、吴越时期、南宋时期和明清时期。“这次普查我们发现明清时期的文物特别多,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可能因为明清时期距今较短,留下来的文物也比较多。如果从品类上来说,江南的制玉工艺发达,浙江的青瓷尤其是越窑青瓷首屈一指。” 斯彦莉说。

 

  在这次普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如俞樾日记手稿、韩彦直书翠微亭拓片等,很多对于记录杭州历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的史料。

 

  清拓《南宋韩彦直书韩世忠翠微亭提名》是北宋绍兴十二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在灵隐寺附近游览时,看见了一座旧亭子的基础,便在上面兴建了一个新的亭子供路人休息。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将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拓片之上还有清代仁和(杭州)进士沈鑅题句,殊为难得。

 

  所有可移动文物都有了全面的档案体系

 

  每一件文物的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方式、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名称等14项基本指标项都有了细致完整的登记。这也是浙江首次建立起了较为全面的“文物身份证”档案体系,便于文物部门管理和维护。

 

  建立这个数据库,相当于建立了一个网上博物馆,今后游客可以直接在网上看到这些文物。数据库建立后,还会将所有博物院串联起来,实现资源互动。“以后杭州市民想要了解某个朝代的文物,只要输入该朝代的关键词,通过这两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立即就能看到整个杭州关于该朝代所有文物的收藏信息。”斯彦莉说。

 

  据悉,5月18日至8月18日,杭州市民可在杭州市博物馆“钱塘觅珍——杭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成果展”中欣赏到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文物藏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