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县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清晚期的粮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24日,平阳县文物普查队在昆阳镇普查时发现一处建于清晚期的粮库--山前粮库,这在平阳县尚属首次发现。

山前粮库位于昆阳镇湖屿村山前自然村,这里靠山面水,田园风光宜人。该粮库坐东北朝西南,为合院式建筑,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山前粮库的前身为当地的两家地主屋,包括曾氏大屋、陈氏大屋两座,且规模宏大。曾氏为当地的名望家族,整个家族名人辈出,曾出过武举人。曾氏大屋由曾学涛先生于清晚期建造。当时曾氏育有五子,儿子个个事业有成,其中大儿子为国民党26军少校。陈氏大屋则由陈涤斋先生建造,时间相比曾氏大屋晚了40余年左右,也就是抗战期间。陈涤斋先生靠经营钱庄起家,当时他在瑞安创办了一家“同益”钱庄,可谓家产万贯。恰巧那时爆发了抗日战争,时局动乱,于是他带着钱庄的全部财产携带家属迁徙山前村安家落户。由于陈氏和曾氏原本就为亲戚关系,于是他选择紧连曾氏大屋的东南首建造五间二层的走马楼,据当地村民介绍,走马楼布局、细部雕刻非常讲究,可惜于上世纪70年代拆毁。土地改革期间,曾氏、陈氏大屋被政府没收,尔后作为粮库使用至今。现该粮库为地方储备库,归属平阳粮食收储总公司所有。

山前粮库的围墙基本保留原有样式,全部由青砖构筑,高约3.08米。粮库正面至今保留着二个老门台的布局,围墙两侧也有小门台构造。粮库内西北侧依然保留有曾氏大屋的一厢房。该厢房始建于清晚期,五间单层,砖木结构。用五根青砖方壁柱,明、次间辟门,梢间做石花窗。进深七柱,前檐做卷棚顶,梁枋、斗拱上镶嵌蓝玻璃珠。厢房两侧山墙采用巴洛克风格的门窗装饰,颇具特色。其余建筑或拆毁重建,如陈氏大屋的走马楼于上世纪70年代拆毁,或按粮食储备要求将内部布局改变很大,或作为粮库办公室使用。

山前粮库规模宏大,其建筑保留了清末民初的建筑特色,局部采用巴洛克风格,为平阳目前发现的建造时间最早的粮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