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埃及古物部长于上周四(11 月 5 日)称,对图坦卡蒙法老古墓进行红外线扫描能够支持英国考古学家的理论,即古埃及王后奈费尔提蒂 (Nefertiti) 或另一古埃及皇室成员也安葬在此。图为 2015 年 10 月 1 日,英国考古学家尼古拉斯·里夫斯 (Nicholas Reeves) 与埃及古物部长麦穆杜哈·阿尔达玛蒂(Mamduh al-Damati,左二)共同出席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新闻发布...
江西省考古部门负责人4日介绍,结合调查勘探和考古资料,基本可以确定南昌市紫金城城址为海昏侯国都城,由此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园区、贵族和平民墓葬区为代表的汉代侯国的基本布局,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10月19日至22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Paul Carling(保罗·卡琳)一行3人到田东县开展玻璃陨石及相关沉积物野外调查工作。 保罗·卡琳教授先后到田东县林逢镇檀河村高岭坡遗址、思林镇百发遗址、作登瑶族乡大板村利老遗址、祥周镇甘莲村遗址进行野外调查。在大板村利老遗址考察调查时,保罗·卡琳教授对新出土的一件文物反复比看,记录数据,拍照图片。他表示,田东出土的文物属于世界级的考古研究文物,具...
“考古学界必须纠正‘考古科研目标高于一切’的观念,不要把什么都挖没了,要考虑到遗产将来的展示和利用。”昨日的“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杜金鹏的观点得到很多专家支持。 杜金鹏说,过去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不太注意对遗址的保护和对遗迹现象的呵护,一味追求快(最快速度解决科研问题)、全(最全面掌握学术资料)、准(寻找文化遗存最丰富、地层关系最全面、遗...
“敖汉旗是世界小米的起源地。”11日,就敖汉小米之所以走向国际的“缘由”,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得出这样的结论。 王大方说,这粒记录中国8000年农作物遗传秘密的小米,最早进入世人眼中是2002年的一次考古发现。当年考古界人士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1500多粒小米、粟、黍碳化颗粒标本。经考古专家运用C14鉴定论证,其时代为距今8000年,被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断敖汉地区不...
科潘(繁荣期约为公元5至8世纪)是玛雅文明最重要的核心城邦之一。该遗址面积约2平方公里,出土有大量代表玛雅文明最高水平的雕刻、艺术品和文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并与哈佛大学合作,开展科潘遗址考古工作。2015年7月,考古工作正式展开,选定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进行发掘,目前发掘工作顺利进行中。
刘树航制作的“木牛”。 刘树航和他所制作的“流马”。 得到考古专家肯定,会继续研究对其进行完善 寿光市文家街道南官桥村菜农刘树航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研究“木牛流马”尺寸和形状,并付诸实践,经过多年研究制作出“木马”和“流马”模型。9月1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刘树航所做的“木牛流马”很像木车,其运行的相关原理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刘树航表示,他想用自己的实践,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凝集古人智慧的发明。...
近日,在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徐天进教授和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的带领下,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英国考古学家、汉学家——杰西卡·罗森女爵士(Professor Dame Jessica Rawson)、牛津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马克·伯拉德(Mark Pollard)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专家等7...
9月4日-5日,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前牛津大学副校长罗森,牛津大学实验考古研究所所长马克,北京大学商周考古专家徐天进,北京大学冶金考古专家陈建立,安徽省商周考古专家、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宫希成等国内外考古专家专程来到阜南县,对台家寺商代遗址进行考察。 据介绍,台家寺遗址位于阜南县朱寨镇,1957年在润河旧河道中曾出土国宝级文物青铜龙虎尊等商代青铜器,以及一批商代玉器、骨器、陶器、漆器等文物,并发...
17日,《考古宜宾五千年——向家坝库区考古大发现漫谈》讲座举行。(记者 杨晓川 摄) 为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8月17日,《考古宜宾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与保护成果展》系列活动之公益专家讲座第一期在酒都剧场多功能厅开讲。 本次讲座主题为《考古宜宾五千年——向家坝库区考古大发现漫谈》。考古,不是空洞的高谈阔论,是一门以实物考证和研究为基础的严谨学科。讲座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近日举行的《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干尸陈列》专题展上,考古专家首次梳理和展示了新疆多个墓地发现的头骨穿孔现象,引起参观者广泛关注。专家分析认为,古人在生者头颅上穿孔的做法可能与巫医治病有关,在死者颅骨上穿孔与人骨崇拜、驱邪、葬俗等有关。 颅骨穿孔是指古代人类在头骨上由人工穿凿的除七窍之外的第八个乃至更多的孔洞。早在本世纪初,国外人类学家就记录了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近年新疆考古...
与苏州联系密切的良渚文化,已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昨天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失落的良渚文明——从草鞋山遗址谈起》公益讲座上,考古专家、市考古研究所长张照根提出,良渚文化与之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苏州城东可能存在五千年前大型聚落等新观点。 考古研究发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苏州一带先后出现过三种文化,即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60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60...
8月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宜君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子午岭山系东南隅。宜君“负北塞,阻环庆”,地当要冲,多雄关险隘。宜君生态环境优美、林草丰茂、山青水秀,全县森林覆盖率48.2%,植被覆盖率91.8%,素有“千里林海”之称,被...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宜君战国魏长城遗址 “对长城的保护要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准备。“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陕西宜君战国魏长城是中国早期长城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军事防御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6日,宜君战国魏长城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陕西宜君县举办。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齐聚宜君,对当地战国魏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和学术研讨,献计保护与利用。当日,陕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协会长城专业委员会同时成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物质遗存璀璨丰富。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生互补的发展历程中,秦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最终创立了延续至今、影响深远的制度和文化。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早期秦文化的发祥地就在以礼县大堡子山为主要中心的甘肃东南区域。 因历史沧桑,大堡子山在显赫一时之后尘封两千余年;有因风云变幻,深埋地下的秦早期文化遗存在20世纪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