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考古专家呼吁:重要遗址不要过度发掘

  “考古学界必须纠正‘考古科研目标高于一切’的观念,不要把什么都挖没了,要考虑到遗产将来的展示和利用。”昨日的“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杜金鹏的观点得到很多专家支持。

  杜金鹏说,过去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不太注意对遗址的保护和对遗迹现象的呵护,一味追求快(最快速度解决科研问题)、全(最全面掌握学术资料)、准(寻找文化遗存最丰富、地层关系最全面、遗迹遗物最重要的地方进行发掘)、大(尽可能大面积暴露),而不在意考古资源的保护和节约。

  古遗址、古墓葬都蕴含了大量古代社会的信息,由于每个时代认识和揭示古代遗迹遗物的水平以及认知和收集古代社会信息的能力有限,每次发掘都会造成这些信息的流失和部分考古资源的浪费。

  杜金鹏举例说:“当年殷墟乙八基址发掘后,夯土台基被挖失,柱础石悬在空中,形成一根根土柱顶着柱础石的奇怪现象。我们今天研究这些建筑时,只能依靠发掘报告,而发掘过的遗迹已丧失殆尽,无可对证。如果当时能够保留下全部的夯土建筑基址,对于今天的我们、明天的后人,将会是多么难得的财富。”

  他呼吁,一些特别重要的遗迹、遗址不能完全发掘,不要轻易在准备不充分、条件不充足的时候发掘重要遗址,不要轻易在遗址核心部位大规模发掘,不要轻易在遗址上全面开花地发掘,“考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为后面的研究留有余地,为将来的展示利用留下真实的东西”。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