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临漳县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邺城遗址位于该县西南部,用“铜雀瓦”制成的著名“铜雀瓦砚”就诞生于此。日前,记者从临漳县获悉,专家经考证认为,“铜雀瓦”有别于“邺瓦”,严格地说,它们是两个概念。 “在历史文学中,有大量对铜雀瓦的描述和铜雀瓦砚赞誉的篇章,但许多诗人将‘铜雀瓦’泛指为‘邺瓦’,把东魏北齐的瓦也说成‘铜雀瓦’了,这是不正确的。”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员张子欣介绍,“邺瓦”泛指...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对坐落在距奇台县城大约64公里处的半截沟镇麻沟梁村的石城子古城遗址进行考古挖掘。 从9月19号开始到9月30号,经过前期的调查、三维测量、打剖面工作后,已经挖掘出若干的铜瓦、板瓦、瓦当、灰陶干、羊骨骼等遗存物。根据地层的堆积和古城的使用年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勇介绍说,石城子的使用期目前可以大致分为现代、清代和汉代三个时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
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发现神秘“天书”的消息,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地质古生物考古专家杜水生教授赶赴孤堆底村,对位于孤堆底村的析城山余脉——孤山上的“天书”进行考察,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定位。 今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地质古生物考古专家杜水生教授前往沁水县历山舜王坪考古。49岁的杜水生是我省永济市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层与古生物专业。毕业后10年间,杜水生在山西...
近日,我省考古专家基本成功修复一件唐代贵妇“裴氏冠饰”,这是我省继唐高祖第五代孙女李倕冠饰之后,修复的第二件唐代贵族女性冠饰。 据了解,“裴氏冠饰”出土于西安唐代阎识微夫妇墓,从随葬品组合情况来看,专家推测有可能为皇家御赐。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发现“裴氏冠饰”材料有铜、金,也有玉质、绿松石、珍珠等。饰件多用捶打工艺,并首次发现了表面鎏金的铜珠。但在出土时,虽然部件比较完整,但已经全部散落,不...
挖掘过程中考古队员与挖掘工人需要频繁交流 “宜宾发现东汉崖墓”追踪 近日,在宜宾高庄桥附近的成贵高铁施工现场发现了四个疑似古墓的洞穴,其中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个人形陶俑。经宜宾市文管所初步判断,洞穴系东汉晚期的崖墓,距今已1800余年(本报曾报道)。昨日,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5名专家到达现场,正式开始对古墓进行清理挖掘工作。 挖掘现场忙碌 洞穴已基本露出原貌 昨日上午8时,5名专家到达现场...
“宜宾发现东汉崖墓”追踪 近日,在宜宾高庄桥附近的成贵高铁施工现场发现了四个疑似古墓的洞穴,其中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个人形陶俑。经宜宾市文管所初步判断,洞穴系东汉晚期的崖墓,距今已1800余年(本报曾报道)。昨日,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5名专家到达现场,正式开始对古墓进行清理挖掘工作。 挖掘现场忙碌 洞穴已基本露出原貌 昨日上午8时,5名专家到达现场开始对古墓进行清理挖掘工作...
在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可以看到,辽上京皇宫北侧与西侧有两处探方,西北角一处已经完成挖掘,清晰地露出内城北城墙一段,约近十米长; 紧邻另一处探方,露出北城墙夯土层中的夯窝。这表明此次发掘已经确认了辽上京宫城北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于7月15日开始对辽上京宫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今年计划发掘面积在1500平方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
7月21日下午,原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美术考古专家张朋川先生到河南古代壁画馆和典型墓葬陈列区参观。在参观壁画馆的过程中张朋川先生对该馆集中不同朝代、确切纪年的墓葬保护展示的方式给予肯定,对陈列的精美壁画赞叹不已,并就汉墓壁画绘画技法、题材内容与该馆业务人员进行交流,使在场的人员受益匪浅。
磨刀山遗址发掘项目执行领队刘锁强介绍出土的广东最早人类使用的石器。 “广东猿人”比“北京猿人”更早? 全国考古专家齐聚郁南,确认磨刀山遗址是广东最早人类活动地层证据 云浮郁南的考古新发现将有可能改写历史教科书!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昨日齐聚郁南,评鉴广东南江旧石器地点群与郁南磨刀山遗址,他们将参与今日举行的郁南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会议。中国第四纪地貌与环境专家、北京...
磨刀山遗址发掘项目执行领队刘锁强介绍出土的广东最早人类使用的石器。 “广东猿人”比“北京猿人”更早? 全国考古专家齐聚郁南,确认磨刀山遗址是广东最早人类活动地层证据 云浮郁南的考古新发现将有可能改写历史教科书!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昨日齐聚郁南,评鉴广东南江旧石器地点群与郁南磨刀山遗址,他们将参与今日举行的郁南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专家会议。中国第四纪地貌与环境专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正楷教授说...
7日至8日,由陕甘青川藏五省区考古院所组织了“2014唐蕃古道考古探险”队伍对四川甘孜州石渠县的长沙干马乡须巴神山石刻群和洛须镇白马神山石刻群、嘛呷村石刻进行再次考证,专家们对石渠县唐蕃石刻的发现予以充分肯定。 2013年5月,石渠唐蕃石刻的新发现对研究唐朝、吐蕃、尼泊尔时期的文化交融提供了新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东部唐蕃古道走向、文成公主进藏路线考证重要环节的资料空白。2014年4月9日,...
山东省博工作人员在现场拓印甲骨文 “一片片有关联的甲骨缀合在一起,就能知道几千年前发生了什么。”当普通人对着甲骨文直呼“天书”时,中国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却如获珍宝。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研究团队来说,这就是甲骨文的乐趣所在。 甲骨展示殷商战争过程 5月16日,山东博物馆仓库旁不远处的一间办公室里,10名社科院甲骨文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甲骨拓印工作。 拓印前,工作人员将...
沙中线地盘发现古蹟,领军沙中线考古工作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教授刘文锁,昨日现身古谘会会议,交代考古发现,首次披露考古团队曾“拆解”一口古井作考古分析,但否认考古工作受压,认为古蹟保育与否,需社会求同存异作判断。 刘文锁作为沙中线考古牌照的持牌人,昨日向古谘会交代考古发现。他澄清有报道指,第一阶段考古范围发现的4个古井被“破坏”,但承认其中一口圆井,基于考古需要及安全考虑,已“拆解”研究。他...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11日报道,英国《文物》季刊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当时有许多工匠分成各个小组,为秦始皇的陵墓成批生产青铜武器。之后有外媒报道称“兵马俑武器或出自小作坊生产线”。作为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品,兵马俑的武器是怎么样生产的呢? 昨日,论文的第一作者,秦陵博物院考古部研究员、曾在伦敦大学考古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李秀珍女士说,可能是翻译的缘故,论文中称这些兵器是以群组模式生产的,并非小作坊...
“墓主人头发比较长,保存较为完好。”13日,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就媒体持续关注的锡林郭勒草原发现北魏时期彩绘木棺墓主人性别给出了答案:“是一名女性”。 内蒙古最新发现的北魏时期彩绘木棺墓,位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北魏墓葬群,于去年10月中旬被犯罪分子盗掘时,由当地“马背文物保护队”及时发现并上报,2014年3月8日,文物专家对其进行开棺,最终使1500年前的彩绘木棺完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