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西省临汾市丁村民俗博物馆7日传来消息称,经过抢救性发掘,以及考古专家考证,丁村遗址再现古人类化石,为中国及东亚地区古人类的系统演化问题提供了重要证据。 丁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地区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它因发现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丁村人”而受世界瞩目。 丁村民俗博物馆陈列部部长周倜7日对记者称,丁村遗址在1954...
12月27日,由乐平古稀农民徐裕西倾其所有建成的涌山古人类和古陶瓷文化馆正式开馆,吸引了考古专家和古陶瓷研究学者前来捧场。有专家语出惊人:陶器时代始于涌山。只要努力发掘,涌山洞穴遗址有可能发现古人类化石。 修路上山有了惊人发现 乐平涌山洞穴遗址是我省仅有的三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之一,也是经国家考古界和省考古所确认的最早经过科学发掘鉴定过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如果问,景德镇陶瓷...
12月13日下午,在长沙举行的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参与马王堆汉墓二号、三号墓发掘的湖南省博物馆退休专家傅举有称,这次考古的一大收获,是纠正了《史记》和《汉书》的两处错误。 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了墓主的三颗印章:私印“利苍”、官印“长沙丞相”、爵印“轪侯之印”。傅举有介绍,私印“利苍”证明,第一代轪侯的名字叫利苍,这纠正了《汉书》记载第一代轪侯名字为“黎朱苍”、《史记》记载...
12月13日下午,在长沙举行的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参与马王堆汉墓二号、三号墓发掘的湖南省博物馆退休专家傅举有称,这次考古的一大收获,是纠正了《史记》和《汉书》的两处错误。 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了墓主的三颗印章:私印“利苍”、官印“长沙丞相”、爵印“轪侯之印”。傅举有介绍,私印“利苍”证明,第一代轪侯的名字叫利苍,这纠正了《汉书》记载第一代轪侯名字为“黎朱苍”、《史记...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考古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在距今3600年前后,气候开始变冷的背景下,农业技术革新是促成人类大规模永久定居在青藏高原的主要原因。 兰大研究团队通过对早前发表的考古调查报告进行梳理发现,青藏高原超过七成的史前遗址分布在其东北部,这一地区是古今人类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重要通道。研究人员因此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开展细致的考古研究和精确测年工作。...
日前从兰州大学获悉,考古专家在青海湖南岸发现了两个古人类活动时段。据此推测,距今1.5万年前后和距今8500年前后青海湖地区有人类活动,生活方式以狩猎采集未被驯化的野生动植物为主。 这次发掘的151遗址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南岸,是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申请的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的2014年度主动考古发掘项目。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由青海省考古文物研究所与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合作完成。发...
据报道,10月26日凌晨,丹凤县龙桥水泥有限公司员工李磊在作业时发现约3000年前战国青铜古剑,11月2日,该县文物部门对主动上交古剑的李磊颁发了荣誉证书和500元奖励。“我平时会看些法制节目,电视上说挖到文物是国家的,所以我就上交了。”李磊告诉记者。但对于500元的奖励,他觉得“太少了,怎么也应该几千块啊”。考古学家、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对记者说,无论是地下还是水里发现的出土文物都属于国家,...
新华网石家庄11月2日电 邺城考古队专家近日对邺城遗址内赵彭城北齐佛寺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佛寺大殿基址和塔基,并在塔基下发现了瘗埋舍利圣物的砖函。考古专家对这一特殊的瘗埋形式研究后认为,南北朝时中国寺院尚未形成地宫形制的舍利圣物瘗埋制度,砖函形式为瘗埋舍利地宫制度之滥觞。 位于河北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遗址”是中国36大遗址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邺城作为中国历史上六朝古都曾显赫一时,在东魏北...
从三门峡市文广新局传来的消息,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将于10月27日在三门峡市召开。届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国内考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将齐聚三门峡市,共同宣传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考古学会在三门峡市永久设立的一个面向大众的权威性考古学传播与交流平台。论坛每年...
26日,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考古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在“纪念二里头遗址发现5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以夏、商都邑考古为中心议题展开研讨,并提出二里头遗址为“早期中国”的学术论证。 据介绍,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是继安阳殷墟、郑州商城之后夏、商都邑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在其后的50余年里,二里头遗址的钻探发掘工作持续不断,累计发掘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现了中...
近日,记者获悉,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准格尔旗巴润黑岱村考古发掘17座墓葬,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此次考古行动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的考古田野发掘实习,根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在准格尔旗巴润黑岱村展开。共发掘墓葬17座,分为2区,Ⅰ区为8座,其中5座为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1座为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1座为不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大部分为男女双人合葬墓。出土大量的汉代...
昨日,记者获悉,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准格尔旗巴润黑岱村考古发掘17座墓葬,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此次考古行动是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根据教学计划进行的考古田野发掘实习,根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安排,在准格尔旗巴润黑岱村展开。共发掘墓葬17座,分为2区,Ⅰ区为8座,其中5座为带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墓,1座为带斜坡墓道的土洞墓,1座为不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大部分为男女双人合葬墓。出土大量的汉代...
临漳县素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称,邺城遗址位于该县西南部,用“铜雀瓦”制成的著名“铜雀瓦砚”就诞生于此。日前,记者从临漳县获悉,专家经考证认为,“铜雀瓦”有别于“邺瓦”,严格地说,它们是两个概念。“在历史文学中,有大量对铜雀瓦的描述和铜雀瓦砚赞誉的篇章,但许多诗人将"铜雀瓦"泛指为"邺瓦",把东魏北齐的瓦也说成"铜雀瓦"了,这是不正确的。”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员张子欣介绍,“邺瓦”泛指在邺建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