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苏州可能存在五千年前大型聚落

  与苏州联系密切的良渚文化,已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昨天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失落的良渚文明——从草鞋山遗址谈起》公益讲座上,考古专家、市考古研究所长张照根提出,良渚文化与之前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苏州城东可能存在五千年前大型聚落等新观点。

  考古研究发现,进入新石器时代后,苏州一带先后出现过三种文化,即马家浜文化(距今约7000年-6000年)、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年-5300年,属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4000年)三种文化。曾有许多专家认为,这三种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张照根根据数十年的考古经验和积累的资料认为,它们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一个最好的证据是,草鞋山遗址(位于今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涵盖了这三种文化!”张照根介绍,考古发掘发现,草鞋山遗址文化堆积层达10层,其中第2、3层属良渚晚期,第4、5层属良渚早期,第6、7层属崧泽文化,第8、9层属马家浜晚期,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地层堆积最为丰富、时间跨度最为完整的遗址,“显然,三种文化不是不同人群创造的不同文化,而是同一族群创造的不同阶段文化。”

  与此同时,张照根发现,苏州的史前文化遗址大多沿吴淞江两岸分布,除草鞋山外,还有苏州工业园区琼姬墩、东湖林语小区、澄湖、独墅湖,吴中区甪直张陵山、郭巷新郭河,昆山张浦赵陵山、姜里、巴城绰墩山、巴城皇宜山、千灯少卿山等,形成了四周有墓葬群(墩)、中间有古井群(居住区)的现象。从时间上看,这一区域出土的崧泽中期至良渚早期墓葬是全国同类墓葬中等级最高、密度最大的。张照根由此推测,苏州城东区域有可能存在5500年-4800年前的大型聚落。

  张照根表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考古的尖端课题,围绕良渚文化,仅苏州就有许多事要做、许多谜要破,包括要弄清苏州大型聚落位置、这一聚落失落的原因、与浙江余杭良渚古城的关系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一起参与研究,多交流、多提供线索,争取早出成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