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等翰林书法作品亮相沈阳 尽展清代书法魅力
2018-10-09 13:2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已浏览次

清刘墉行书七言联。沈阳故宫供图
刘墉等翰林书法作品亮相沈阳 尽展清代书法魅力
中新网沈阳10月8日电 (韩宏)“浓墨宰相”刘墉、关东才子王尔烈等清代翰林的书风,对当时的清代书坛影响巨大。10月8日,正在沈阳故宫举办的“馆藏清代翰林书法展”上,41件翰林书法作品齐齐亮相。
沈阳故宫所藏的翰林书法作品数量众多,基本上涵盖了清代书坛各个时期的流转变化,也包含了帖学和碑学著名书家的精品及代表作品。通过研究这些翰林书家的作品,可以清晰看到清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脉络,也为探求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清王文治行书轴。沈阳故宫供图
据介绍,清代翰林书风之所以对清代书坛影响大,一方面是翰林们身居科举顶层,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选拔人才时代是对整个士人阶层的引领。另一方面,鉴于翰林院的特殊地位和翰林与帝王特殊的关系,使得翰林们在领会帝王审美倾向上具有其他士人阶层无可比拟的优势。
当天,在沈阳故宫师善斋展厅,“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的书法作品引来观众驻足围观。
沈阳故宫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刘墉的书法在中华书坛上绝对算得上是一朵不折不扣的奇葩。墨色浓重,笔画丰圆,犹如珠圆玉润的唐朝美女。喜欢的人赞他的字是“厚味深藏,雍容华贵”。
相对刘墉而言,“淡墨探花”王文治在历史上知名度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书法功力不好。据介绍,他少年成名,二十岁左右便已经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了。王文治喜欢用长锋羊毫蘸青黑色淡墨写字,其书法结体匀净,萧疏秀美,有一种清雅的韵致。
冠绝乾、嘉时代的关东才子王尔烈,其书法文章也在现场展出,文势跌宕,纵横开阖,字字如珠似玉,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得其雄厚雅健的结构与风骨,继学王右军,取其神韵流畅之美,加之笔法透彻,大气磅礴,有芙蓉出水祥云捧日之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