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圣地”清水塘附近一考古工地向市民开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考古现场,一古代窑的遗址被发掘出来。 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清水塘被网友誉为长沙“爱情圣地”,昨日,八一路清水塘附近的一处考古工地向长沙考古志愿者开放。该工地已发现古遗迹40余处,其中墓葬30座、古井9口、窑址1座、灰坑3座。尤其在该考古工地发掘出的规模较大、方向一致、形制相同的并列两座东汉古墓,极有可能是一对夫妻并穴合葬墓。他们在世时相亲相爱、辞世后依旧黄泉相守,这令现场观摩学习的考古志愿者感叹不已。
  
  为筑夫妻合葬墓,东汉人特建一座烧制墓砖的馒头窑
  
  在八一路清水塘考古工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何佳向记者介绍了这座墓的形制。这两座古墓形制完全相同,均坐西向东而葬,其位置、形制及大小均相近,并且平行排列。何佳解释说:“按葬东汉时期一般的葬制,如果是父子、兄弟等身份,埋葬时,往往在墓葬位置、布局等方面分别尊长、大小、嫡庶等,而夫妻并穴合葬墓多采用这种平行且相近的形式。”墓葬的东侧还拥有一条为保证墓穴干燥、防止墓穴积水而建的三砖两缝式青砖排水沟。
  
  何佳指着北面大墓东北方向相隔2米处的一处遗迹称:“这里还修建有一座馒头窑,我们从这座已遭严重破坏的东汉砖窑中清理出了一些菱形纹青砖,这些青砖与东汉夫妻合葬墓所用的青砖完全相同,判断此窑是专为这对先后离世的东汉夫妻烧制墓室专用青砖。在东汉时期为建筑坟墓专门在墓旁修建砖窑,这在长沙地区已往的考古工作中是较为罕见的。”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朴华也来到了现场,根据他在长沙地区多年的考古经历判断,这两座东汉砖室墓主人应为当时长沙地区具有一定等级的官员或士族地主夫妻。此前在伍家岭附近一考古工地发掘过一座东汉砖室墓,墓中发现了一枚“孱陵长”(注:“长”是大县的长官,孱陵治地在今湖北公安一带)滑石印章。该墓规模还没有清水塘这两座夫妻墓大,因此本次发掘的清水塘东汉夫妻墓的主人等级身份应该更高。
  
  当然,本次清水塘考古工作也存在巨大遗憾。据本次考古工地项目负责人张景尧称,这两座东汉夫妻并穴合葬大墓,本应是本次考古工作中最大的亮点,但因这两座古墓早年已被盗扰,加上近现代建设的严重破坏,大墓出土的遗物极少,仅存陶灶、青瓷罐等少数遗物。
  
  清水塘考古工地共发现40余处考古遗迹
  
  本次清水塘考古到底有怎样的发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书记李云辉介绍,本次清水塘考古工地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面积约25000平方米。工地所在区域属长沙市14号文物埋藏区。经考古调勘结合工地现存地势,推测该工地东侧、南侧原为山丘或坡地,中部地势较低。目前中部、东部及南部部分区域覆盖厚约1至3米的建筑垃圾层。自今年8月初开始,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派专业人员在该工地开展考古调勘及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已发现古遗迹40余处,其中墓葬30座、古井9口、窑址1座、灰坑3座,主要分布在工地的西北部及南部。由于近现代建设的破坏,遗迹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发现的遗迹均开口于现代层下。
  
  张景尧表示,他们现在已努力发掘清理了古墓葬20余座,形制有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其中战国墓葬有2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形制较小,出土遗物仅有陶鬲、陶盂等;西汉墓葬2座,均为竖穴土坑墓,形制较小,出土遗物有陶鼎、陶壶、陶盒、陶罐等;东汉墓葬4座,均为砖室墓,其中有两座应为夫妻合葬墓,破坏严重,出土遗物有陶灶、青瓷罐、陶塑等;唐墓3座,竖穴土坑墓,形制较小,出土遗物有青瓷罐、铜镜及开元通宝等。此外,考古工作者在现场还发掘宋代古井9口,出土遗物有瓷碗、瓷盘、瓷罐等。张景尧总结说,本次清水塘附近工地的发掘为研究战国至唐宋时期长沙城市的发展变迁及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