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天禄流云纹方洗,明,高5.3cm,口径14.8cm,底径8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呈四方形,委角,花口,折沿,浅腹上丰下敛,腹壁凸起八棱线,将洗分为八等份。平底内凹,缘边凸起成浅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微泛灰。折沿印卷云纹一周,口沿下刻回纹,内底印四只姿态各异的天鹿,周围衬以祥云。外底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作御题诗《咏定窑海兽洗》:“海马瀛羊舞浪中,扶桑想见涌曦红。不...
钧窑天蓝釉缸,北宋—金,高14.6cm,口径17.9cm,底径7.9cm. 缸敛口,鼓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口沿、足边呈酱色。 由于钧窑声名远播,致使仿钧之风遍及北方各地。据考古调查,目前发现烧造钧瓷的窑口已有4省27个县、市,河南除禹州外, 汝州、郏县、许昌、新密、登封、宝丰、鲁山、内乡、宜阳、新安、焦作、辉县、淇县、浚县、鹤壁、安阳、林州等地均有烧造。在河北磁县、山西浑源县和内蒙古呼和...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北宋—金,高4.9cm,口径6.1cm,足距3.5cm. 炉唇口出沿,短颈,鼓腹,腹下渐收,底下承以三足。附后配铜盖。通体施天蓝色釉,足上施酱釉。 钧窑为我国北方著名瓷窑,在古钧州境内,故名钧窑,亦称“均窑”、“钧州窑”。钧瓷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之微妙。
钧窑天蓝釉玉壶春瓶,北宋—金,高16.7cm,口径4.8cm,足径4.7cm. 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垂腹,圈足,足心内凹。通体施天蓝色釉,近底处垂釉明显。圈足内素胎无釉。 钧窑素被认为有“官”、“民”之分,“官钧”多烧造宫廷陈设用瓷,以供御赏;“民钧”则大量烧造碗、盘、瓶、罐等日用生活用瓷,深受北方民间百姓的广泛喜爱。这两种钧瓷因性质不同、生产目的不同,所以造型、质地和装饰风格有很大区别。
钧窑天蓝釉鸡心盖罐,金,通高9cm,口径6.2cm,足径4.8cm. 罐敛口、鼓腹,圈足。状如鸡心,故名“鸡心罐”。 附平顶圆盖,盖顶置圆钮。外施天蓝色釉,边缘釉薄处呈酱黄色。 传统钧瓷釉色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等,不胜枚举;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钧瓷通常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
龙泉窑青釉执壶,元,高25cm,口径4.5cm,足径3cm. 执壶直口,口下渐丰,垂腹,圈足微外撇。壶一侧置长流,相对一侧置曲柄。附平顶圆纽盖。口、足边露胎。通体施青釉。 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定窑酱釉花口盘,北宋,高2.5cm,口径12.6cm,足径8.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呈六瓣葵花式,折腰,圈足。酱釉施到足边。 此盘造型端庄,线条明朗。六瓣花口为此器平添几分美感,属于定窑酱釉中的精品。也是宋代花口盘的基本造型。 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金属元素的高温釉,釉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达5%以上。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金,高3.5cm,口径7.9cm,底径3.7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深弧腹,平底,一侧凸出菱花边板沿,下接环形耳。薄胎,芒口,通体施白釉,外壁可见竹丝刷纹。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记载:“有竹丝刷纹者,曰北定。” 这类造型近似匜的板沿单柄器物,在宋金以及元代非常流行,不仅定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著名瓷窑均有烧造,还见有玉石、金银制品。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金,高4cm,口径20.4cm,足径8.6cm.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呈八瓣葵花形,浅弧腹,圈足。盘内壁有花瓣形出筋曲线与葵花口相对应。里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釉层较薄。器外光素无纹饰,内底刻朵花,外围一圈八花瓣形纹饰,瓣内以蓖划纹表现叶脉。 此盘由盘中心的一朵荷花向外散射出二层花叶形纹饰,并与花瓣形口相对应,线条自然、流畅,统一中富于变化。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碗,金,高5.2cm,口径11.6cm,足径3.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外壁釉面有垂釉痕,足墙切削齐整。外壁光素,内饰划花萱草纹,纹饰线条洒脱流畅。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洗,金,高2.2cm,口径12.9cm,底径12.1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浅弧壁,平底。通体内外施牙白色釉,釉质温润,口镶铜釦。内底刻划一折枝萱草,花瓣舒展,叶片卷曲,线条婉转流畅。整个图案显得简洁洒脱。 萱草纹是定窑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多见于盘、洗、碗、瓶等器物上。装饰手法多样,不仅有刻花,还有印花、划花等。
定窑白釉刻划“尚食局”铭印花摩羯花卉纹盘,金,高4.2cm,口径23.2cm,足径8.7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外施牙白色釉,口沿无釉,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内底为摩羯纹,外围牡丹、荷花纹二层纹饰,口沿下印一周云头纹饰。外底竖刻行书体“尚食局”三字。 定窑瓷器上的印花纹饰受定州缂丝图案的影响,金代达到鼎盛。“尚食局”是北朝以来服务皇宫膳食的机构,宋初不设,北宋崇宁二年增置,...
定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金,高1.7cm,口径14.2cm,足径9.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菊花瓣式,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灰。盘内底模印花卉纹。 此盘造型优美,通体呈菊花瓣式,其器形与盘心花卉纹样都是以印模一次制成,反映出定窑白瓷印花技法的时代风貌。
定窑白釉印花莲池鸳鸯图折沿盘,金,高1.6cm,口径14.2cm,底径9.3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腹,平底。通体施白釉。内底模印莲池鸳鸯纹。 晋崔豹撰《古今注》曰:“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故曰雅鸟。”瓷器装饰中的鸳鸯皆成双成对出现,而且多与莲池相配,习称鸳鸯戏莲纹、鸳鸯卧莲纹、莲池鸳鸯纹。宋代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磁州窑烧造的碗、盘、枕等器物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