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元,高4.5cm,通流长17cm,底径8.5cm. 匜(yí 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元,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体洁白,里外施卵白釉。内底及内壁均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往往模印“枢府”两字,故称“枢府釉...
龙泉窑印龙纹青釉盘,元,高7.5cm,口径42.9cm,足径29cm. 盘敞口,浅腹,坦底,圈足。里外施青釉,底部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盘心模印云龙纹,内壁刻划花纹。此盘器形较大,胎体厚重,釉呈青黄色,在较厚的釉层下模印的云龙纹清晰可见,据此表明这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 龙泉窑青瓷自宋代发展到元代虽然烧造地区扩大且产量巨增,但已无法烧出南宋时期的梅子青色。为弥补青瓷呈色的不足,元代龙泉窑...
黑釉剔花小口瓶,金,高24cm,口径4.3cm,足径11.5cm. 瓶小口外折,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通体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体运用剔刻装饰技法,肩部为一周变形菊瓣纹,腹部装饰四组钱形开光,开光内各剔刻出折枝花叶。 此瓶线条简练,纹饰粗犷豪放,黑亮的釉面与褐色的胎体形成对比,别具韵味。此瓶于1955年出土于山西天镇县夏家沟。底部墨书“郭舍住店”四字。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种重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制而成。1月17日,桐庐博物馆本着学习历史,传承中华艺术的主旨举办了一次彩绘素坯茶壶的DIY活动。 外面天气寒冷,阴雨绵绵也依旧阻挡不了小朋友们来参加活动的脚步,空旷的博物馆大厅有了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到来顿时变得温暖和热闹。9点30分,活动准时开始。讲解员先向小朋友们介...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金,高22cm,口径3.5cm,足径13.5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颈,溜肩,硕腹,腹下渐收,圈足。通体施黑釉,其上以毛笔蘸褐色釉料描绘折枝花卉纹。 此瓶的纹样虽只寥寥数笔,图案却生动自然。造型敦厚浑圆,淳朴可爱。此种瓶式多见于北方瓷窑,传世器品中还见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种。 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铁的贫铁矿石作为绘画原料,先在施有黑釉的瓷坯上描绘图案纹饰,再入室...
白釉红绿彩鱼纹碗,金,高6.5cm,口径17cm,足径5.4cm. 碗敞口,斜壁,圈足。内外施透明釉,胎体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碗内以红绿彩描绘鱼藻纹,外围有弦纹数道。 此碗构图简洁明快,笔法潇洒自如。 此类红绿彩器,过去一向被认为是“宋加彩”器,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发现这种红绿彩器均出土于金代墓葬,不见有北宋墓出土。因此,其时代应为金代。河北观台窑、山东淄博窑、河南鹤壁窑、山西长治...
白釉剔花花鸟纹枕,金,高17.7cm,面横30.3cm,面纵26cm,底横30cm,底纵24cm. 枕呈腰圆形,微出沿,枕面前低后高。胎体施化妆土。枕面中心花形开光内剔刻一株折枝花卉纹,枝头上的绶带鸟正在振翅鸣叫。开光外饰卷草纹。枕侧上下随形划弦纹,弦纹之间剔刻缠枝花叶纹。枕身施透明釉,底不施釉,有两个圆形通气孔。 北方地区的磁州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等瓷窑在金代都有一定的发展,如磁州窑的虎纹...
定窑白釉印花海兽鱼纹洗,金,高2.5cm,口径13.8cm,足径9.5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镶嵌铜釦。洗内印花装饰,内底印一海兽,环以回纹。内壁印游鱼四条穿行于海水之中,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 此洗内虽满印花纹,但画面安排错落有致,繁而不乱,体现出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
定窑白釉印花海水鱼纹长方枕,金,高13cm,长25cm,宽19.5cm.故宫博物院藏。 枕长方形,枕面呈两边高翘的弧形,四壁平直,涩胎平底上开有一出气小孔。通体施白釉,底部无釉。枕面模印海水游鱼纹,枕壁前后面均刻划水波纹,两侧面均刻划折枝花纹,底部也印有纹饰。 此枕特殊之处在于底面亦饰有与枕面相同的印花海水游鱼纹样,这说明此枕制作工艺为先在长方泥片上模印纹饰,再分别镶接成器。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长方枕,金,高10.5cm,长25.5cm,宽11.8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长方形,枕面四边出檐,中部稍凹,两端翘起。边墙竖直,平底。枕面剔刻卷草纹。 卷草纹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图案为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构图似缠枝纹,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两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卷草纹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忍冬纹,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等。...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金,高13.5cm,长25.5cm,宽21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腰圆形,枕面下凹,前低后高。灰白色胎,质地稍粗。釉色白中泛灰。枕面剔刻草叶纹,枕壁剔刻卷草纹。从制作工艺看,系先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勾勒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内划出叶筋,最后剔去花纹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 陶瓷枕可分为生活实用器和随葬冥器两大类。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釉瓷器两大类。始见于隋,唐...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北宋,高6.1cm,口径16cm,足径5.4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釉,釉色灰白,口沿和足沿镶铜鎏金釦。外壁一周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御制《古玉碗托子配以定瓷碗适然成咏》诗:“谓碗古所无,托子何从来。谓托后世器,古玉非今材。又谓碗即盂,大小异等侪。说文及方言,初无一定哉。然而内府中,四五见其佳。玉胥三代上,承碗实所谐。碗托两未离,只一留...
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花天禄流云纹花口方洗,明,高4.6cm,口径14.8cm,足径8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呈四方形,委角,花口,折沿,浅腹上丰下敛,平底内凹,缘边凸起成浅圈足。腹壁凸起八棱线,将洗分为八等份。通体白釉,口沿无釉镶铜釦。外壁光素,内壁印花装饰。折沿上印卷云纹一周,沿下刻回纹。内底凸印四只天鹿,周围环绕祥云。外底錾刻乾隆四十年(1775年)御制《咏定窑三羊方盂》诗:“粉定出北宋,花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