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鲜红釉盘,明永乐,高4.2cm,口径19.3cm,足径11.7cm。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红釉,盘口显白色胎骨,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色泽鲜艳纯正,是永乐朝官窑红釉瓷作的典范。 明代永乐红釉素有“鲜红”之美称,此时的红釉瓷器继承了洪武朝红釉器制作的工艺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完全改变了洪武朝红釉瓷红中泛黑的不纯色调。 ...
唐长沙窑黄釉褐斑纽绳鋬执壶 楼钢说古陶瓷之十四 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 小洗口、短颈、圆腹、平底,肩与口之间以纽绳鋬相连,六角型短流,通体施青釉,釉色泛黄,口沿与流下饰有褐彩斑。底足无釉,显露灰白色胎。类似的标本在窑址也有出土,称为A型II式瓶。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座名窑,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汉代时湖...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宋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 此樽是宋代汝窑作品中的佼佼者。它仿汉代铜樽造型,口型规整,仿古逼真,釉莹润光洁,浓淡对比自然。目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只有两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也藏有一件。 正在古陶瓷研究中心(延禧宫)“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9月29日—2016年8月30日)展出。
元代卵白釉螭耳瓶(一对) 瓶体颈部“螭耳”特写 这对元代卵白釉螭耳瓶(见图),高24.2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7.9厘米,1959年出土于安徽省桐城县(今桐城市)。两件瓶形制完全相同,均为直口,长颈,溜肩,敛腹,平砂底,圈足外撇,足内有粘砂痕迹。瓶的颈部塑一对螭龙为耳,耳内各挂一圆环,环与瓶肩部相连,很有特色。瓶的周身施卵白釉,釉色白中略微泛青,釉面呈失透状。胎体质密厚重,器型规整大方...
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明洪武,高16.7cm,口径42cm,足径22.7cm。 碗直口,深弧腹,圈足。内外均以釉里红为地作留白装饰,俗称“釉里红拔白”。内底一周回纹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内壁绘缠枝莲纹。口沿内外绘卷草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含朵花纹。圈足外墙绘回纹。 此器造型硕大敦厚,纹饰画工精细,线条细腻流畅。此种釉里红拔白装饰技法与洪武时常见的白釉为地的釉里红器装饰方法正好相...
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 枕呈腰型、平底、中空、背部中心上方开有气孔,从底部可见胎土呈灰色,通体施白釉,釉下以白色化妆土为衬;枕腰部刻卷草纹,枕面饰一鹦鹉,振翅高飞,穿行于云朵之间,鹦鹉和卷云之外饰以密集的圆形珍珠地子。 珍 珠地是盛行于唐代金银器制作之中的一种装饰方法,模压成型,使主题文饰呈现立体感,雍容华贵,装饰效果强...
这件茄皮紫釉桃形倒流壶(见图),高14.6厘米,底径9.7厘米,外观呈一寿桃形,生动形象。同时内设机关,构造巧妙,与一般的瓷壶使用方法不同,堪称古代瓷器中的“科技产品”。 之所以说这件壶的构造巧妙、内设机关,是因为此壶无盖,注水时需要将壶倒置,壶底有一小孔,孔上通一根管状芯子,芯子细长至近壶顶处,注满水后,将壶放正,水被芯子阻挡不会流出。同时,壶流细长,壶流根部连接于壶身较低处,倒置时流根则处于...
釉里红缠枝莲纹玉壶春瓶,明洪武,高32.5cm,口径8.5cm,足径11.5cm。 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内外釉里红装饰。内口沿绘卷草纹,外壁颈部自上而下依次绘蕉叶纹、回纹、卷草纹,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莲瓣纹。圈足外墙绘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瓶造型优美,纹饰层次分明,绘画工整细腻,釉里红发色略显灰暗,表明当时釉里红的烧制技术并未达到娴熟。 明洪武时期...
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明洪武,高14cm,口径14.6cm,足径4.8cm。 高足碗撇口,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通体内外施高温铜红釉。碗心锥拱一朵折带云纹,内壁模印云龙纹,二龙均为形象一致的五爪龙,作追逐状,以两朵云纹相隔。高足内施青白色釉,无款。 过去人们将这件红釉高足碗的年代定为元代,但随着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新的资料不断出土,人们采用类型学的方法,从以往定为元代的瓷器中逐渐辨认出一...
德化窑白釉刻花玉兰纹尊,高33.5cm,口径12cm,底径16.2cm。 尊广口,圆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浅而宽,略向外撇。通体施乳白色釉,俗称猪油白。外壁暗刻玉兰两枝,或含苞,或怒放。 此尊造型古雅,釉质如象牙般温润,纹饰构图别致,玉兰素雅俏丽,增添了纯白釉瓷的风韵。德化窑白瓷一般均小巧玲珑,如此大件琢器是明德化白瓷中罕见的精品。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高43cm。 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表现出达摩飘洋过海传播佛法的高僧形象...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明,高28cm,底座径13.3cm。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明代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明,高39cm。 瓷塑人物鹤发童颜,双眼微睁,面带慈祥笑容,身穿宽大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于洞石之上。其头微偏,两臂交叉扶于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洞石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凝视老人。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鹿与鹤的动静完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生气和情趣。通体施白釉。老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记。 何朝宗能够...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明,高26.2cm,口径11.4cm,足径10.4cm。 尊广口,方唇,粗长颈,颈上置对称象耳,圆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口沿下印回纹一周,颈、肩处有数道凸起的弦纹。 此尊造型端庄古朴,釉面质感如象牙般光洁温润,是明代德化窑白瓷中的精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