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白釉山形笔架,明,高3.9cm,长10.8cm.清宫旧藏. 笔架山峦形,通体施青白釉,底承木座. 此器釉色仿宋代青白瓷之效果,釉色青莹,其质感如青白玉.山形高低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视之恍如文人画中层峦淡远的境界.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明,高24.5cm,口径2.4cm,足径7.6cm. 壶呈曲颈鸠首式,肩颈处凸起弦纹一道,扁球腹,圈足。曲颈中部有唇边入水孔。深紫色砂泥,外罩纯净的天蓝釉,釉汁匀净,光亮宜人。 晚明时期宜兴窑开创紫砂挂釉器,明人谷应泰《博物要览》载:“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明代宜均也称欧窑,《陶说》记载:“明时江南常州府宜兴欧姓者造瓷器,曰欧窑。”这件天...
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高33cm,口径8.8cm,足径11.3cm. 瓶撇口,细颈,圆腹,平底,圈足。通体釉里红纹饰:里口沿绘卷枝纹一周,颈部绘蕉叶纹,颈、腹之间绘变形海水、卷枝纹各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衬以山石、芭蕉、灵芝纹。近足处绘莲瓣纹一周,圈足上亦绘卷枝纹。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个品种,烧成难度大。此件玉壶春瓶继承元代釉里红的烧制技术,红呈色较纯正,纹饰清晰,是明初景德...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cm,口径7.3cm,足径11cm. 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
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石榴尊,明洪武,高53cm,口径26.5cm,足径23.2cm. 罐通体起瓜棱。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外壁釉里红纹饰共10层,近口沿外绘回纹,其下绘连续如意云头纹。肩部纹饰自上而下依次为变形莲瓣含折枝莲纹、朵云纹,连续如意云头含折枝莲纹。腹部绘四季花卉12组,均配以湖石。腹下绘变形莲瓣纹,其内绘朵菊纹。胫(jìng 音敬)部绘回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其内绘折枝莲纹...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高10cm,口径20.6cm,足径9.1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内外釉里红装饰。内外口沿均绘回纹,内壁绘缠枝菊纹,内底双线圈内绘折枝牡丹纹,外壁绘缠枝牡丹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的造型和纹饰构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为洪武釉里红瓷器的代表作品。特别是其釉里红纹饰的发色,在传世或出土的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称得上较为纯正。
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高8.6cm,口径45cm,足径22.1cm. 盘菱花形口折沿,瓣形的弧壁与花口对应,圈足呈梯形,细砂底,泛火石红色。盘胎体厚重。图案采用釉里红线绘装饰技法,颜色鲜亮。盘心为主题纹饰,内绘折枝牡丹纹,盘心与内壁转折处绘两两对称的花卉图案,装饰繁缛,勾绘娴熟。 明洪武釉里红器装饰以植物题材为主,其植物种类之繁多,内容之新奇,是以前各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件洪武釉里红大盘纹饰...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高14cm,口径2.3cm,足径7.1cm. 军持小口,口下出沿,短颈,扁圆腹,平底。肩部置一短流,无柄。通体釉里红装饰,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花叶布满器身,釉里红发色略显灰暗。沿上绘蕉叶纹,颈部绘卷草纹,肩部绘莲瓣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 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这件釉里红军持为佛教僧侣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皿。其造型独特,堪称洪武釉里红瓷器中的珍品。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元,高14.5cm,口径32.8cm,足径8cm. 碗敛口,莲瓣形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足部无釉,胎呈铁褐色。此碗因烧成时的缺陷,与装烧的漏斗形匣钵粘连在一起而被遗弃在窑址,它直观反映出元代钧窑的装烧工艺,颇为难得。 匣钵是瓷器焙烧时放置坯件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窑具。将装好坯件的匣钵层层相叠,按照不同的烧成要求摞放在窑炉内相应位置后,即可点火焙烧。...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元,高16.5cm,口径16.8cm,足径8.8cm. 钵敞口微敛,深弧腹,近底处内折,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内底无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釉色温润,釉面有开片。里、外壁分饰几处不规则的淡紫红色斑块。 此器胎体厚重,足底无釉,胎呈土黄色,胎质较粗,底心有脐。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元,通高30.5cm,口径17.5cm,足径14.7cm. 罐上下子母口套合。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盖为后配,拱顶出沿大于器口,盖顶置菠萝形抓钮及三个环状系。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蓝中泛青,盖面饰不规则的红斑纹。足底无釉,胎呈铁褐色,足底粘有釉斑。 此器造型浑厚,釉色纯净明丽,堪称元代钧窑瓷器中难得的造型完整之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金—元,高10.2cm,口径13cm,足径6cm. 罐敞口,短颈,鼓腹,宽圈足。肩部对称置圆系。里、外施天蓝色釉,釉面有开片。口沿、足边及系的侧面釉薄处呈酱色。外壁饰月牙形的紫红色斑块,似一弯新月挂在天边,别致新颖。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五代,高5.4cm,口径2.1cm,足径2.8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直腹,腹下斜收,小圈足。腹部有四道出戟棱柱。通体施白釉,圈足处无釉。水丞内附小勺一柄。 水丞,又名水盂、水中丞,是用来盛水的文房用具。用内附的小勺将清水舀入砚上,再来研磨习字。明代屠隆撰《考槃余事》记载,宋代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均烧造水丞,盛行一时。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元,高30.5cm,口径17.2cm,底径13cm.故宫博物院藏。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体施白釉。腹部刻划花卉纹。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元,高4.5cm,口径2.6cm,足距4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鼓腹,下承以三足。胎体较薄,内外施白釉,釉色莹白。 定窑瓷器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装饰带动众多瓷窑烧造风格相似的产品。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今日的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等地窑场在宋、金、元时期均曾烧造过与定窑风格相似的产品。其影响不仅表现在造型和纹样上,在薄胎器成型、覆烧法推广、煤燃料利用等技术方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